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低頭冒腰,終究藝不高
>功夫频道>武林快讯 > 武术发展 > 和式太极拳发展过程中弱势向优势的转化
隐藏右侧

和式太极拳发展过程中弱势向优势的转化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清朝晚期,河南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先生(1810―1890),师从邻里陈清平习拳,后在北京供职。在理学名臣李棠阶的影响下,对太极拳进行了重大改革。尤使太极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周易》理论、医家之学、儒家的主张来指导规范拳架,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创编了“带理架”,即和式太极拳。近二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使它更加具有文化性与历史性。然而,即使其历史久远,在社会各界依然会称和式太极拳是太极拳领域的一颗新星,后起之秀。直到近些年,和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与运动风格,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与理论特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武风武术网http://www.wfeng.net
      当前,相对于其他流派太极拳的发展,和式太极拳的发展起步晚。和式太极拳在编创之初,鉴于和兆元的特殊身份(在京为官),仅在家族里传承。加之处在社会变革时期,内忧外患,使赵堡流传的太极拳出现了断层,传播也相对闭塞。直到1928年,当时政府大力提倡国术,在形势鼓舞下,年逾71岁的和庆喜宗师为弘扬祖传绝技,不顾年迈,开山授徒传艺。和庆喜先生是兆元公的长孙,自幼习拳,深得拳法精义,与人和善,德高望重。他在教学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视学者年龄、体质、文化不同施以不同教法。在短短数年内,教出了一大批象和学信,郑伯英、和学敏、郑悟清、郝玉朝、陈桂林、郭云、柴玉柱、刘世英等各怀绝技的门徒,他们成为日后弘扬和式太极拳的中坚力量,和庆喜成为这一流派承先启后的杰出人物。
      此后,和式太极拳在河南温县赵堡及周围各地盛行。抗战爆发后,和学信迁居宝鸡业医教拳,郑伯英、郑悟清先后迁居西安致力传拳,享有“和式太极西北二郑”之美称。使和式太极拳的传播变得更广阔。
      和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和士英公行医之余在赵堡镇传授和式太极拳,“文革”期间,被迫中断,只在家中传拳于子、侄。在十年动乱时期,和式太极拳也和其他优秀文化一样备受摧残,造成和式太极拳一片萧条景象。
      种种原因造成和式太极拳的发展晚于其他流派的太极拳。这是和式太极拳发展的劣势。然而,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正确分析这些劣势,当前的发展状况对于和式太极拳研究和发展也是优势。
      其一,俗语有云,十个徒弟就会有十一种风格。这是在传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所幸和式太极拳的师承脉络清晰,和式后人从未间断习练,拳架在传承过程中保持了传统风貌。这使得拳法及和式太极文化得到了“原生态”的保护,和式后人以及大部分门徒珍视先祖遗产,对拳架的习练刻苦用心,并且不断研究并充实理论,使和式太极拳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其二,在当今和式太极拳界,所说的大架小架之分,其实也是和庆喜在传授过程中遵循祖父和兆元拳理精要,即练拳速度可快可慢,但均匀适宜。架式可大可小,以自然舒展为度。庆喜公根据习练者身体情况,因材施教,所以才会有郑锡爵与郑悟清两者风格不同的架势。其实二郑所学为同套拳,二人身体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