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武术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当前对武术教学的认识不足,研究不够,就高等院校而言,普遍存在着武术动作不标准、不规范的现象,体现不出武术的特点和风格,从而阻碍了武术的发展。迅速提高武术教学水平和效果,逐步实现武术教学规范化是当前武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1、武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几个方面
武术教学的规范化,就是在武术教学中,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结合武术竞赛的有关规定,使各种动作工整、准确,符合技术规格标准,体现武术运动的风格和特色。下面以初级长拳为例来论述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1身体姿势长拳的身体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定势”或称“静止姿势”,如“马步架拳”“弓步冲拳”“歇步亮掌”等动作的架势;另一种是“走势”,或称“动态姿势”,即在身体运动中或腾空时短暂的相对静止姿势,如“仆步穿掌”形成仆步的一刹那,“腾空飞脚”在空中拍击脚面时短暂的身体造型等。长拳动作的身体姿势中,大量的“定势”主要是指“静止姿势”。
长拳身体姿势的基本要求是: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直背、塌腰、敛臀;上肢要舒展、开阔、挺拔;下肢要轮廓清晰、稳固。整个身体造型要舒展大方、刚健有力、匀称协调、形象优美,身体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动作的质量及能否体现出武术的风格和特色。
1.2步型长拳的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五种。在初级长拳第三路的32个动作中,以上五种主要步型出现24次,占总数的75%。步型是构成动作的基础,是连接动作的纽带。在套路练习中随着不同动作的变化,步型也随之变换,同时伴有步法的运用。步型和步法,从两者的含义来说有所不同,但从两者的关系来说,又是十分密切的。在武术理论中,对“步”论述时,有时指步型,有时指步法,有时则两者兼之。所以在武术理论研究时,经常把步型和步法联系起来。从教学规范化的研究来看,更重要的是步型。长拳的各种动作,对步型、步法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即全脚着地,脚趾抓地、稳固、牢靠。正如拳谚所云“拳似流星、步赛钻”,切忌“掀脚拔跟”,有“掀脚拔跟、功夫不深”之说。拳谚还有“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打拳容易走步难”。这充分说明习武人对步型、步法的重视程度。步型上是否工整、准确、稳固,不仅决定每个动作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套路的质量。步型的技术规格化是拳术教学规范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1.3手法和脚法手法和脚法是长拳基本技法的主要内容。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基本技法教学的重点是手法和脚法。手法和脚法是否正确,能否达到技术规格标准和要求,是区别于练拳和做徒手操的重要标志。手法和脚法都有严格的身体姿势要求,都是与各种步型相结合的。如“马步冲拳”“弓步推掌”等。有的动作则是手法与脚法的结合,如“蹬腿推掌”“弹腿冲拳”等。手法和脚法都是有方向、路线、速度和力点要求的。在运用手法与脚法时要求力点准确,用力顺达,要有“寸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