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古人制艺,必立一意
>功夫频道>武林快讯 > 武术发展 > 孤独的武者
隐藏右侧

孤独的武者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罗国旺 毛旺

    引言

    自古以来的大部分时期,武术就只是少部分人所有的技能,民间习武一直被统治者严厉禁止,一些人不得不转入地下进行练习。在艰苦寂寞的环境下,通过长期的磨炼强大自己。在农耕文明社会背景下,中国形成了独有的封建宗法制,武术仅在门内相授,还有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思想给武术的普及带来了阻碍。但也不乏有门内人士挑战其他门派的功夫,并按照武林规矩,摆下擂台较量,如若被打败,有志者必是返回山中苦修十数年后再来一见高低,一颗不服输的心,在武术大成的孤独路上走了太长。

    一、总观武术的孤独大背景

    (一)轻武禁武与宗法的影响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我国历来重文,羞耻短后,动有好汉不当兵之语。”这本身包含的重文精神,使得必然走向倡导竞争和普遍尚武精神的武术活动自然不会被提倡和鼓励。据王鸿鹏统计,从武则天诏令设置“武举”的长安二年到清末废置的1200年间的百余名武状元中,只有郭子仪一人以“武举高等”记入史册。这些通过“武举”上来的武状元,也几乎无用武之地。唐代诗人赵嘏发出“太宗皇帝真长策,常使英雄入彀”的感慨,实质上是统治者慑于“武臣造反”,收天下雄才为己所用或闲置不用罢了。历代一向禁止民间习武,虽然统治者在战时也有加强练武的动员,但他们所提倡的是武备之“武”,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行的强兵政策,不是发展现在所说的武术。古代有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文人不屑于为武术著书立说,民间武术人士缺乏立文字的能力,主要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武术。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是宗法。宗法制是从氏族制下的血缘关系与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武术不可避免地深深打上了宗法的印迹,宗法结构不可避免地有一种外向相斥的倾向,在有限的空间内,本宗族的张扬,必然就是另一宗族的压抑。武术一般都在宗族内传播,为避免外人习得,还有传男不传女的规定,因为一旦女子嫁出去后,可能会把本门功夫带向夫家。在宗法制的影响下,各流派平行地保持着独自的风格,世代相传。

    (二)武术中的隐忍要求

    纵观古今有成就者,无一不是经过一番磨炼。人的成长过程也是如此。梁启超说过,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好学校。而这种启示也可以引申至中华武术精神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武林高手都是隐忍和坚强的,而他们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经历一番磨炼才能成就他们一生修为。《吴越春秋》所载善剑的越女自云:“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带有秘密性几乎是中国武术所有流派传习的共同特征。程大力老师曾拜某著名武术家为师,在早晨和晚上师兄弟们老师指导下练拳,都是在无人的树林中进行,为的就是不让别人旁观。不少武林高手正是在体味孤独的过程中,才日渐形成完善的武术技术。戳脚翻子吴斌楼晚年卧床不起后,支撑着尚能活动的躯干,传授用戳脚对付戳脚的本门精华“对九下”。他还计划着病愈后传授“双撑子”。谁知病情突变,老先生很快就去世了。这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