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腰要長,手要短
隐藏右侧

剑法要略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龚鹏程

    谈到日本剑派。说我国古代剑术均已失传。惹得读友疑惑。其实明朝人论武艺时,大抵已不论剑了,旧作《刀剑录》对此已有说明。现在补充谈谈:

    《考盘余事》已说得很清楚:“各名物之制,莫不有流传,独铸剑之术不传,典籍亦不载。故今无剑客,世少名剑。”大行家茅元仪所编《武备志》更说:“古之剑可施于战斗,故唐太宗有剑士千人,今其法不传,断简残编中有歌诀,不详其说。”又云:“古之言兵者,必言剑,今不用于陈,以失其传。”可见古剑术、剑、铸剑法均在明代即已失传,故茅氏编《武备志》时就根本没见过剑是什么样,他书上画的剑,乃是“博搜海外始得之”,由日本、朝鲜留存的实物略窥古代剑的形制而已。

    这叫“礼失求诸野”,说来是颇令人感伤的。不过,后来的武术家大概也感到如此把古人之剑术都丢失了,实在遗憾,于是乃又从日本再学了回来。礼失,不是要求诸野吗?此时便不耻下问,向日本学习。著有《少林阐宗》的武术大师程冲斗所著另一刀法经典《耕余剩技》,即是依据剑客刘云峰从日本人那儿学来的刀法整理消化而成的。

    日本人的剑,早期也是两面开锋的,后来则既像刀又像剑。以单刃为主,似刀,细而长,又似剑,故刀剑每每混称。我国此时亦多称为刀法,后来参考古代剑两面开刃的特性,再予钻研变化,才有清朝以后各派之所谓剑法。如今各派剑法,无不推源上古,讲起来仿佛煞有介事,谱系俨然,其实都是清代创造出来的。

    即使在清初,吴殳《手臂录》也不甚论剑,所论以枪、棍为主,刀、剑次之。枪法,他推重石敬岩的石家枪与程真如的峨眉枪,棍则推崇少林。对于枪法,他说得尤其详细,可是对剑术却讲得既少又隐晦,所载唯《剑诀》一篇。前有序,后仅载歌诀而未详说剑法。序曰:

    渔阳老人教余剑术,且曰:“此技世已久绝,君得之,慎勿轻传于人。”余惜此技终绝,又顾念老人之语,故不著说而作诀焉。

    剑诀的内容如下:

    长兵柄以木,短兵柄以臂。长兵进退手已神,短兵进退须足利。足如狡兔身如风,三尺坐使丈八废。余擅梨花三十年,五十衰迟遇剑仙。剑术三门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龙。手前身后现刀势,侧身左进龙门亟。身前手后隐刀势,侧身右进虎门易。二势用手身诱之,彼取我身手出奇。点者奇正亦能识,舍身取手主反客。我退我手进我身,左翻右跃如狮踯。虎跃不入龙,龙翻不入虎,龙翻虎跃皆蛇门。直进当中不可阻,左右进退有虚实。六法相生百奇出。彼退我乃进,彼退有奇伏;彼进我亦进,彼进乃穷蹙。朴身枪尖迫使发,死里得生生铁屋。尝以我矛陷我剑,矛多虚奇剑实战。当其决命争首时,剑短矛长皆不见。自笑学兵已白头,初识囊中一条练。

    据他说此技得诸渔阳老人。渔阳即今蓟门,老人殆为隐者。传此法就传得诡秘,先是说此技久已失传,继而说自己偶得剑仙教授。(他本来是学梨花枪的。)把剑法传给吴殳之后,又劝他勿轻易流传,所以吴氏才不说明,只记录了歌诀,且说剑法终究是要亡的。

    歌诀讲的只是原则,不知具体使法,终归无用。而且吴氏在这一篇之后,立刻又写了一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