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心理“谋攻”理论。后来,孙膑又提出了“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第一次把心理提高到战略的角度来认识。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把实施心理征服作为战争第一要素,“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些精辟论述至今仍不失为心理战的至理名言。作为重竞技运动之一项目的――散手,运动员的心理品质直接影响着他们技术学习的快慢、训练水平的高低和比赛时技术发挥的好坏。因此,本文就心理训练在实战中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进行探析,希望能为大家的训练提供借鉴。
一、散手的人文内涵
1、散手中的哲理
散手,俗称散打,它在我国历代有诸多称谓,如相搏、手搏、白打、对拆和技击等。由于这种对抗形式多在擂台上进行,所以在民间还被称做“打擂台”。因此,一说到散手,使人首先产生的想象就是打斗。其实,像所有其他形式的武艺一样,散手也受自己的独特民族传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有着极深的内涵和丰富的哲理,能演变出变化万千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从内外两方面同时理解,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达到较高的境界。
散手是把人类的生存本能意识用肢体有力的动作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形式,它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所有动作,都是以自己的防卫本能为基础,然后逐渐将其变为一种主观意念,从消极的防御动作发展到积极的进攻形态,最后,达到绝对自动化的行为阶段。
散手训练中,首先要战胜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因为在人的性格中有大胆和怯弱之别,在性情上有勤奋与懒惰之分,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训练中都要具备坚韧和顽强的精神,才能不断增强克服自身软弱的意志。
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进攻与防守,力量施加的沉重与轻巧,形式变化的主动与被动等方面,无不包含着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处理这些瞬息万变的情况中,经验固然重要,而理智的思维和敏捷的反应更能化被动为主动。这也是散手运动员注重使自己的心态达到一种无敌的境地,即有我而忘我,忘我而无我的心理状态。
2、散手的精神意义
进行散手训练,既能通过全身的运动,影响全身各个器官,又能增强人的精力、刺激大脑,促使其精神振奋、精力充沛。因此,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个四肢发达、体格健壮的人,同时,还是一个充满朝气、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散手训练,符合理性和感知的综合要求,是提高精力、培养心理素质最有效的一种途径;同时散手还讲究在训练中致力于一种独特的古朴心态,这种心态依赖于精神上宽宏大量的气度和个性的坚强,其自信心才得以实现。
二、心理训练的内容
1、形成战胜对手的心理优势
在进行散手实战训练时,由于是高强度、高对抗,队员没有喘息之机,自己所留空当不能由别人弥补而正好被对手利用,所以必须有强烈的欲望去战胜对手;而要战胜对手,必先战胜自己,形成压倒对手的心理优势。当然这种心理优势应该建立在对自己的正确估计上,通过训练水平的提高逐步强化。
2、形成抗御外界干扰的注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