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大刀看顶手
隐藏右侧

如是我闻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中华武功,博大精深。传承至今,更见繁复。时有故弄玄虚者渲染夸张,渐失武术本来面目,其中尤以《易筋经》等武学巨著易流于玄虚之弊。本期《精武》以“易筋经”为专题,意在还其真相。
      今有辽宁曹公历十数载,搜罗《易筋经》坊间版本十余种,择其一二精品献于观者,并洋洋万余言,坦诚己见之心,披肝沥胆之意,惟愿国人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说起易筋经,尽管我们至今无法准确地揭示它的神秘内涵,但历经千年的沧桑,它依然散发着巨大的魅力,它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使它无愧于被称为一部伟大的武学圣经,一部放之四海皆准的武道教科书!笔者出于对易筋经的挚爱向往,集多年来自己体悟和求学访道的心得,遂成此文。学术乃天下之公器,虽为一家之谈,然见仁见智,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易筋经起源略说
      
      关于易筋经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佛说佛理,道说道源。其实易筋经作为一种纯粹的技术,其传承绝不依赖任何宗教的教理教义而得以延续。易筋经的本质乃作用于人体,改造人体生理功能,获得超于常人的生理潜力和对固有生理极限的突破,这才是易筋经千年不衰的生命力所在。任何宗教附会和神话臆造对于学术研究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如果非得用理论来诠释易筋经的技术内涵的话,我认为中医理论是最科学的一种手段。
      从目前的文献资料上看,易筋经应该起源于“五禽戏”和“八段锦”,因为无论是坊间各种版本还是民间秘传流派,三者之间的修炼本源和指导思想都是一致的。从发展年代上看,五禽戏早在汉代就已十分完善和成熟,到唐代则衍生出诸多流派。八段锦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北宋政和年间,而“易筋经”一词的真正确立较晚,约在清代中晚期。但是,据宋朝张君房所著《云笈七签·茅山贤者服内气诀》载:“所谓易者,能易精易形也,常法能爱精,握固,闭气,吞液,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液,液化为骨,常行之不倦,为之一年易气,二年易骸,三年易血,四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十年成道……”可见,以“易”为修炼核心和鲜明手段的锻炼方法,在宋代就已经广为流传,但这些方法还局限在中国古代导引、吐纳、存思等专注于养生的内炼方面。
      那么,易筋经与武学技术相融汇是在何时呢?应在明代。回溯历史,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导致军事格斗技术的改革和发展,也必然促进徒手格斗技术的繁荣。另一方面,道教在明代繁荣时期的世俗化趋向,使一向注重养生实践的道家学术得以广泛地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在这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由“五禽戏”、“八段锦”衍生出来的养生技术与武学技术在完美结合后,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和升华。在这个时期,成就了一位武道合一的典范,一位继往开来、震烁古今的大宗师——张三丰。而清朝凌延堪所著《校礼堂文集·与程雨仲书》中提到的天台紫凝道人,可能是易筋经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的关键人物,或是易筋经修炼的有成就者。
      在研究易筋经的时侯,我从资料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清朝乾隆年间,各派武林人士为了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如是我闻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