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功夫频道>武林快讯 > 武术发展 > 中华武术与日本武道的交流发展
隐藏右侧

中华武术与日本武道的交流发展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就有许多友好往来,仅武术方面足证其源远流长。

    武风武术网http://www.wfeng.net

    中华武术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已知最古老的记载要数《汉书?艺文志》,其兵技巧十三家中,有剑道38篇、手搏6篇。由于历史上重文轻武的风气太浓厚,大老粗的搏击之术为风雅的文人、士大夫所耻言,故上述记载都已亡佚。《茅元仪武备志》八十六卷云:“古之剑,可施于战斗,故唐太宗有士七人,今其不传。近有好事者,得之朝鲜,其势法俱备,因知中国失而求之四裔……。”可见研究中国古剑法,除茅元仪得自朝鲜的二十四势外,余皆一鳞半爪而已。但是此二十四势之中国剑法却和日本现行的剑法极其相合。唐豪在《中国古佚剑法》跋中说:“一九二九年,予习太刀之法于日本――太刀者,日本人称之曰剑。其执持之法,以双手为主,与茅元仪《武备志》无异(以下简称茅志)。有所谓构者,即中国之势,随流派而不同,其名称亦殊异。最普通者,曰‘诸上段之构’,与茅志之钻击势、豹头势同;曰‘中段之构’,与逆鳞势同;曰‘下段之构’,与凤头势同;曰‘八相之构’,与展旗势同;曰‘肋构’,与撩掠势同。日剑攻部位,虽依派别而有若干之差异,然普通不外五处属于击者:曰面之正、左右,曰胴之左右,曰右龙手;属于刺者:曰咽喉,曰掩护胴之正面范围内,均于中国古剑法相同。魏文帝曲论自序,云与奋威将军邓展论剑良久,并于之较剑,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及再复一交,知其欲突以取中,因为深进正载其颡。此三中其臂与茅志左翼势之直杀虎口,与日本之击笼手同;刺:日本剑道亦谓之突。突以取中,及茅志左右夹势中杀之刺,与日本刺胸同;截其颡及茅志之上杀,与日本之击面同;茅志中杀之击,与日本之击左、右胴同;茅志逆鳞势之直刺咽喉,与日本之刺喉同。”

    何良臣《阵记》谓:“日本刀不过三二下,往往人不得御,则用刀之巧可知。”三百年前茅元仪存其佚书,而今日本演剑法绝精,可作为研究中国古剑道的借径。

    日本古昔文化,多自中国吸收融会,是不是明代以前就得到中国的剑法呢?据民国二十五年上海市国术馆编辑的《国术声》,唐豪在《火刀问题的论战》一文中说:“日本长刀制度轻利,锻炼精坚,宋代已有其器,欧阳修尝歌以咏之。”又据《行健斋随笔》《长刀》一文:“日本太刀,戚继光《纪效新书》、茅元仪《武备志》、《陆浮亭文集》等皆称之为长刀,盖以其形制较中国固有之刀长也。然在日本,则长刀另有其物,名曰*9刀,柄长如中国之偃月,古代妇女及僧侣习用之,今日本女校之*9刀舞,即其遗风。”该书《木刀》一文又说:“近世日本剑道,服习时以竹刀对击,古则用木,其器与隐流刀法同于明代嘉靖年间传入中国。”戚继光《练兵实纪》手足篇云:“倭刀共二人一排,舞路即多,疾速为上等,次以木刀对砍,举落疾速,不使人乘隙得犯为上等。”

    上述可知,中国称之为日本长刀,即日本太刀,也即日本剑道,是早在宋代或以前就受到中国古剑法影响而发展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