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心理训练是指系统地运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训练,有计划地改善运动员的心理条件,以稳定竞赛中的竞技能力,使之最佳化,其中还包括运动员所需要的一些专项心理素质。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一般分为两大类,即长期心理训练和短期心理训练。短期心理训练必须以长期心理训练为基础。而武术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训练。武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根据武术运动员的特点,以及比赛中所需要的心理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以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为根本目的的一项基本训练。它随着现代武术竞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而日益呈现出不可低估的作用。心理训练在武术训练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竞技武术要求运动员具备坚定的目标、必胜的信心,坚持的精神与自我控制能力,勇敢果断性,主动精神及独立性等心理素质。这些都必须在长期训练中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和训练。
二、武术运动是一项准确性、稳定性、技巧性、难度性很强的项目。运动员进入训练和比赛,全身心都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而心理的紧张程度,对武术运动员各种技术动作的发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竞技武术的训练不仅难度大,强度大,而且危险性也较高。在训练中,对一个难度动作的掌握需要多次重复练习,而且这种单调的练习相当枯燥而累人。运动员稍一放松,或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就会影响技术动作和训练效果。因此,心理素质的好坏,对运动员的训练有很大影响。
四、武术运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系统机能要求都较高。在运动中难免会发生创伤,极易在运动员心理上引起恐惧感。因此,对运动员进行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五、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充分发挥技术水平的保证。心理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在武术比赛中常出现这种情况,平时训练水平较高、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常因动作失误输给平时技术掌握不如自己的运动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美国学者格鲁波曾指出,竞赛的成功,对初、中级运动员来说,80%是生物力学的原因,20%是心理因素。而对高级运动员来说,则80%是心理因素,20%是生物力学因素。这种观点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可以这样认为,在加强技术训练的同时,科学地加以心理训练,是武术竞技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的重要途径。
心理训练对武术运动员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并指向于一定的目标。对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动机。良好的动机,是直接推动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心理动因。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驱使,常使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强大的训练动机。
二、改善知觉过程,尤其是对武术运动有着重要性的专门知觉过程。武术运动项目的动作种类繁多,一般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它往往是人体在复杂的运动状态中才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