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腰如蛇行,步赛粘
>功夫频道>武术入门 > 武术理论 > 唐顺之论拳
隐藏右侧

唐顺之论拳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马国兴

    【编者按】唐顺之(1507-1560年),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年)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明朝人唐顺之论拳曰:

    拳有定势,而用时则无定势。然当其用也,变无定势,而实不失势,故谓之把势。做势之时,有虚有实,所谓惊法者虚,所谓取法者实也。似惊而实取,似取而实惊,虚实之用妙存乎人。

    【阐释】

    此文开篇便论述拳术功夫的练用有别。即练拳有一定之势,内以练自身内之机制,外以明攻防招法之要领,变化运用的法则、规矩和规律。内外双修,以备技艺精熟而能用于攻防。而所修炼的拳势在用于攻防较技时,则随彼意而用之,千变万化无一定之势。而不失势,即不失中正安舒、上下相随、动变平衡、相机而用的攻防之拳势。能做到攻防变化拳势之用不失势的艺境时,可谓“把势”功夫。把势,就是有在攻防较技中能通灵至变的功夫,即现代人所说的“形断意不断,意断神连”的生生不已的功夫艺境。

    在较技攻防的具体实战中,攻防之拳势要有虚、实的区别。即有虚有实之用,才为攻防变化用招之功夫艺境。所谓的“惊法者虚”是指虚张声势,惊吓对手的拳势,是虚招,现名为“引手”。能用虚招而对手又不知为虚招时,才见虚招之法确是实实在在的功夫手。所谓的“实招”,就是拿、打、踢、摔实取而用的招法。实取之招法乃体现的是攻防技术掌握、运用的功夫艺境,是一个拳手的实际较技能力。故虚、实拳势的运用是衡量一个拳手较技实力的综合标准。只有势正招圆,才见虚实手之妙用。

    在双方攻防较技的变化中,常存在拳势的“似惊而实取,似取而实惊”之手的虚实变化运用。正因为如此才有“拳亦以诈立”的说法,才能使对手不知我之真意,不知我的拳势之虚实,而我却能虚招拳花一片,实取拳打一线来战胜对手。

    因为在较技中,我做势为惊法的虚招,对手不防,变成实取之势而用,可立见效果;我做势为实取的招法,对手有备而防,我即将实取之招变成虚招而用,便可保证不失势。由此可知,除自身要有立如平准、活似车轮、中土不离位的内在功夫机制外,又要充分运用拳势的虚实招法变化,才能保证“变无定势,而实不失势”的“把势”功夫的实施。

    拳势的“虚惊实取”之法有如此妙用,而能掌握虚实之法并运用得精熟,全凭习拳者自己之用心了。兵家谚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同样适用于拳法。

    唐顺之为了让习拳者明白拳势攻防时的“虚惊实取”之能力如何而来,又接着论述了练、用之方法。

    曰:“手技欲精,欲多,用欲熟,欲驶,欲狠。两精则多者胜,两多则熟者胜,两熟则与狠者胜,教者备,几可较敌。”

    精,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唐顺之 论拳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