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
>功夫频道>武术相关 > 武术文化 > 从《武林大会》审视民间武术
隐藏右侧

从《武林大会》审视民间武术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竞技武术”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华武术体系原本的门派之别,出现了一种新的划分趋势一民间武术与竞技武术之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竞技武术成为武术发展的主流,而民间武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央视《武林大会》的出现,使人们重新审视搁浅已久的民间武术。


    1,土洋武术之异同


    提起“中华武术”,不同专家和学者因其价值观的不同,给它的概念界定各有侧重。有学者将“中体武术”定义为套路和散打两者结合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攻守进退、动静相兼的唯美类体育项目。对于中华武术与国外武术的异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技击的层面讲,中华武术与其他国家的武术有着共同的本质:攻防和技击。其不同之处在于,中华武术因为地域、体格、风俗等差异,最终形成各种门派,产生了代表各自门派风格特点的独特套路:西方武术虽然同样讲求技击,但是独无套路。

    从精神层面分析,中国传统武术与其他国家的搏击术有着根本的差别。西方搏击的根本目的是击倒对手,从美国的自由搏击、巴西的柔术、泰拳,可窥其暴力心态。而中国传统武术更注重精神内养、自我克制,通过身体的历练而后使精神趋于无争。大凡传统武术界的高僧、高手均不争强好胜,而其真正决战之时也是点到为止。

    竞技武术介于“洋武术”与中国民间传统武术之间,其动作套路外形源于传统武术,而练功方式借用西方训练学模式,由几十年的习武渐进而转换为十几年甚至几年内的速成,虽然各种动作流程大体上还在,但唯独缺少了精神的修炼和调养。


    2,爱武才能成为真正的习武者


    央视《武林大会》开播以来,收视率荣登黄金时段的榜首,表明民间武术在中华大地这块土壤上有着众多的爱好者,但其中不乏有部分好奇的观众,他们只是“看客”而已。

    真正的武者是爱武之人,他们从习武之中得到乐趣,让习武之精神贯穿生活,他们通过习武强其筋骨、强其精神、强其个性,而不是仅仅把习武视为一种体育项目,或仅做看客,或单单活动其筋骨,或心慕暴力常想在擂台上与人一试高低。


    3,“意”的习练是民间武术的精髓


    民间习练者因其境遇不同,对武术的理解也各有差异,习武目的也各有千秋。然而,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武术的技击作用已不是必需之需,习武的目的也向健身、健心方面有大幅度的倾斜,这其实也是向习武之本源的回归。

    习武有四个阶段,技、道、法、艺。所谓的“技”,用现代技能学的理论解释,是对单个动作的学习,而后学习组合动作,仅仅处于对动作的记忆和理解阶段。“道”是对动作的起止位置、运行路线的完整认识。“法”则是对动作的技术特点、规律有着整体性的把握,能够达到动作自动化的阶段。“艺”是精神与动作的结合,通过动作的演练而达到精神集中,从而追求精神的享受。

    武术前辈王芗斋先生说:“练拳在于意。”民间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神补则通过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完成。传统武术大多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单式动作到组合动作,从基本功法、药物辅助到精神调养,精神调养是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