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通体松软论
隐藏右侧

通体松软论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无论哪一家太极拳都要盘架子。外形动作之程序连接乃定势也,学而练之就是了,难在于由外而内。这个程序转换颇为不易。
    武风武术网http://www.wfeng.net
      杨澄甫于《太极拳体用全书》例言中指出:“愿后之学者,弗惟外之是骛,而惟内之是求,欲求精醇,期日可待。要之,拳式细目,非取形似,必求意合。惟恐私心妄改,以误传误,易失体用之真传,以致湮没昔贤之本意。”
      杨氏此言,分明以“内”为重。“惟内之是求”、“必求意合”这两句,则为此言重中之重。不过怎样由外而内、由“形似”而“意合”,他却语焉不详了。
      盘架子、练拳式,求形似,得“着熟”,是形体动作之锻练,还没有“惟内之是求”的门道在。求其门道,是先把盘架子而着熟的全过程,作为通作大松大软的求索之通道,否则,就一定做不到“惟内之是求”,做不到“意合”。
      倒过来说,意之合,首在于练拳架之通体全过程之大松大软,求其慢、匀、轻、松、软、柔,处处贯串,节节贯串。这些原则道理与现实生活为人习惯大相径庭,有时甚至完全相违背。如以卧、立、坐、行为例而察之,凡人日常用力,心意、精神皆专注于用力点,其力皆大于摆各种姿势、行各种动作所需之最小之力。所谓化去拙力、硬力,就是在吾人练太极拳时,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通体放松柔软,以意行气,只用最小的力去摆姿势、行动作。这是由外而内的第一步。无此一步,是决然求不到也得不到太极拳之真髓的。
      举太极拳“起势”为例。双手由下向前往上徐徐提起,此“徐徐”二字,动作慢而匀之谓也。“提起”二字,即指动作。其要领有四:其一,用最小的力;其二,“一动无有不动”,膝、腿、腰、体、肩、肘、指、掌、呼吸都以“最小的力”开始动作,叫做“周身一家”;其三,以肩为小轴,以腰为大轴,腰带肩,肩带肘,肘带掌,掌带指,而绝非相反;其四,虚领顶劲、立身中正、心神内敛、默识揣摩,此乃“由外及内”之正当通道。心神专一,来自心神内敛;只有内敛,才有练内功之一点苗头。
      杨澄甫释太极拳起势曰:“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成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有根本于此。望学者首当于此注意焉。”
      谆谆数语,是由外及内、内外兼修之灌顶醍醐、金玉良言。不明是理者,难得不忽而略之、抛而弃之;知之却非必得,其难唯在于行耳。知而行之,才能求太极拳之真;无知或不行,不足以论其真、行其道矣。
      于此,学拳者便有了三条路:其一,全部学会,练完拳架再专求其大松大软,再求其意合,再“惟内之是求”。这是大多数教拳、学拳者惯走的道路。其二,练一式,即求一式之大松大软,得其精要再学下一式。这是吾师张义敬力倡的办法。其三,学几式或几十式,再求自己通体大松大软,得其基本松软再学后面的几式或几十式。其四,每学一式,即内外兼顾、兼修,不求其臻于至善,只是“弗惟外之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