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与中老年习拳朋友交谈,得知不少人对松缺乏认识与练习方法。有的人心里懂得松的道理,可就是松不下来。有的人不知如何操作,对松似乎迷茫得很。于是笔者根据体会谈了六种松法,朋友实施后觉得可行且有效,故将所言之六种松法整理成文,希望对习拳者有所启示。
一、明确松根
根据阴阳互根、乾坤成列、对立派生规律,松之根基在于紧。脱离了紧讲松、练松不但让人难以明白且不易操作。健身养生家庞明先生提出了“形松意充”的原则,意拳大师王芗斋提出了“形松意紧”的原则,太极拳名家李正先生用橡皮筋演示了松紧的互根关系。演示表明,橡皮筋的松与紧在一定范围内是互相制约的,且越松便能越紧,如果超越限度就有两种可能,一为懈,二为断。当然,太极拳处理松与紧不是如此机械与单一而是千变万化的。心静是体松的前提,静应始终伴随松。没有心静,身体就不能松。六松操作全在意念,应充分体现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特点。练拳之初是在有意中用意,逐步过渡到无意中用意,意念经历被动、半自觉与自觉三个阶段。对静与松的认识的深浅,以及用意的程度,决定松的功夫的深浅,也决定太极拳功夫的层次与养生的效果。
二、心静操作
1 预备
头悬,颈竖,肩沉,肘坠,胸开,背阔,腰塞,腋虚,舌抵,两脚平行与肩等宽。
2 守静
无牵挂,无障碍,无情欲,无包袱,无邪念,自自然然。有所收心,有所放心,有所舍心。可默念口诀,如:坦坦荡荡,松松静静,手心空,脚心空,心中空;杂念排除,一丝不挂。还可借用前人口诀:“顶天立地,形松意充;外敬内静,心诚貌恭,一念不起,神注大空,神意照体,周身融融。”(庞明语)“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头上虚灵顶,手在空松转。”(杨禹廷语)通过口诀使心静下来。静有三层,形体静、心境静、灵虚静。由练功时的静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之宁静,可称为守静。只有长期守静,练功时入静才会较快且较深。
三、六松操作法
1 松五节
可先行慢步跑百余步再开始操作。“五节”指肩、肘、腕、胯、膝。拳者可用右手大拇指与食指、中指构成钳形,在左腕骨两边的骨点上进行圆转捏拿、摩擦21次,然后同法对上述五处骨点进行运作,左右手交换。
2 松五面
意念中将身体以百会为中心画一个十字,沿十字纵横切割,将身体分出前后、左右,沿身体表面,前后左右为四面,中间为一面,共为五面。意念从上至下松前面,松后面,松左面,松右面,再松中间切线面。初练时应慢、缓、幻。
3 松五层
将身体从外至内分为五层,即皮(含毛)、肉、骨、筋、髓。意念中,一松皮层,从上至下,整体表皮松,缓缓松松。二松肌肉,从下至上松肌肉,肌肉似乎一块一块褫退,以至所有肌肉内脏均不存在。三松骨,一块一块松骨头,仍然是从下至上,重点松脊椎24节。四松筋,重点在两块骨头之间的连线,似乎筋如丝线牵连骨头与骨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