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太极拳可以说是用心灵感悟和肢体表达的生命哲学。其每一念和每一招每一式,无一不是对天人关系的诠释,无一不是对生命本体的解读,无一不是对性命义理的内省。作为生命哲学,太极拳修炼的终极价值指向,决不是要把人培养成“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一介武夫,而是要通过不间断的内修外练,实现人性的返璞归真,说到底是对人性回归的一种追求,是对完美人格的一种塑造。
既然把太极拳视为生命哲学,就必须领略其内涵的博大精深。强健体魄、修炼心性、启迪智慧、涵养道德,贯穿和涵盖了人作为生命体的价值真谛和本质意义。所以说太极拳对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不愧是“天赐恩物”。其形于身为功,会于心为法,传于人为教。可以断言,在全面加强国民教育的同时,大力推进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必将有利于全社会道德素质的提升,甚至会出现一种“大化”、“大和”、“大治”的良好局面。为此,我们应该由衷感谢致力于太极拳研创和弘扬的先哲们,他们早就在有意无意之间,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和谐社会的图景。
笔者有幸追随各位老师和诸位方家,通过身体之、心会之、觉悟之,研习太极拳数十年,对太极拳的博大精深逐步有所领会。目前,我们基本共识于在同一层面把太极拳横向划分为太极拳功夫、太极健身运动与太极体育竞技三大体系,同时笔者以为,亦应在不同层面对太极拳进行纵向划分,即把太极拳划分为拳术、拳道、人道三个维度,这种划分是对太极拳在认识上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拳术是其初级阶段,主要是指手、眼、身法、步及相关套路、招数、劲别、实战技法等,此属“武功”范畴。拳道是其高级阶段,主要是指心性修炼,也就是所谓“内功”。人道是其终极阶段,主要是指道德修养和生命体悟。拳术一经上升为拳道,便达到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的境界;而拳道一经上升为人道,便达到神明至善、仁者无敌、不战而胜的境界。
换言之,太极拳作为一种生命哲学,有其形而上与形而下的部分,其由形而上向形而下的外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道生之(形而上),即太极拳系依据太极阴阳之理而创生,取法乎自然之道,正如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所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德载之,即道德是太极拳术的根本承载,德有多高,艺有多高,德艺双修而德在艺先,“其运动之功,既与圣人同体,又与天地合德”(陈鑫语);性成之,即太极拳成就于人之品性,品性不完备,就会受到局限而难以臻于化境;心主之,即太极拳的习练应以心法为主,“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杨氏传抄《人身太极解》),“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导之,即太极拳习练应在意念的引导之下,对自身进行内省反观,“刻刻留意,方有所得”。亦即李亦畲所谓“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始而意动,继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气贯之,即在习练过程中,把握气与力的相辅相成,以意运气、以气催力,做到“气遍身躯不稍滞”,从而将体力变成“气力”,将“蛮力”变成功力,将外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