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太初以上浑浑穆穆、混混沌沌,所谓大混沌者即此时也。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
太极者生于无极也。谓太极已有形声乎?曰未有也,未有不曰无极,而曰太极,何也?然太极虽无形声而几朕已兆。如硕果之仁,生机将动未动,特生机未足而未出乎核之外耳。不然,天地何自而生乎。是大混沌后,阴阳虽未分,而分之机已动。一至于分则清气上升而为天,浊气下降而为地。但此时清气犹未上升,浊气犹未下降耳,故谓之为太极。是前人上推阴阳五行之机,未生天地,无可名称,名之曰太极。而要阴阳五行已俱备矣。打拳上场,后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此时一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之形耳。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平素打拳因地就势,不必拘定方向而守一定之位置。但北辰北斗皆在北方,学者宜心向之,仰承天机人之中气,乃有真宰,故画图以面北背南,右东左西,定为准绳,以示规矩。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足容重,手容恭,头容直,目容肃,坐如尸,立如旗。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打拳时,执事敬,自然周中,规折中矩,而视听言动皆在规矩中矣。
未打拳时,心平气和,浑然一太极气象。将打拳时,神恬气静,至手足动时方能躁释矜平,运我太极拳中自然之天机,而从容中礼(拳皆有天理自然之节文)。
礼曰惰慢之气不可涉于身体,一涉惰慢动作必溢规矩之外,百病丛生矣。
礼心于敬,乐主于和。能敬能和,然后能学打太极拳。
或曰太极拳一艺也,如子之言立规太严,虽圣贤用功不过如是。一艺之末奚必然哉,余曰不然。
打拳亦所以修身正卫性命之学也,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打拳之道,自始至终不外一个敬字。能敬则专心致志,自无鸿鹄之射,扰乱胸中。至于拳中法律一一皆详如左。
左阳右阴图
此第一势手足运转图。左手属阳内圈,左手与左足所运之圈。右手属阴外圈,右手与右足所运之圈。非更迭转实一齐运动。左手略先,右手略后;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机之动,阳先阴后;运之势,阳内阴外。
此图如万物阴阳交合之意,阴阳一端之用。
运动气机图
孟子曰:“志者,气之帅;气者,体之充。”心如将军,气如兵,将军一出令,则士卒皆听命。清气上升,行于手;浊气下降,行于足。气皆行到指头乃止。气之上行下行,似两橛,其实一气贯通也。
气机行于肱内皆缠丝劲。言手而足在其中。
(图1)此形内劲由肩臂而行于指甲。
(图2)此形内劲由指肚而收于腋肩臂。第一图是出劲,第二图是入劲。
(图1)胳膊劲由心发,行于肩,过肘至指,此是顺缠法。由骨至肌肤,由肩至指出精也。(图2)由指至肩倒缠法,所谓入精者引之而来,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