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接上期)
三十六、左玉女穿梭2
做此式动作时,左脚跟要先向内拧转,然后随身体左转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再提起向前迈出。右脚迈出的方向为东北方,左脚与右脚迈步方向的夹角为45度,左脚跟拧转的幅度要适度。
身体向左转,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练习中是指以髋关节转向左前方135度,使头部、躯干部位面向左前方,这样才能达到“肩与胯合”的要求,而不仅仅是腰部以上部位的扭动。随转身的动作,以右脚跟为轴,前脚掌微抬离开地面,向内扣转45度,再全脚掌踏实。此种脚法在传统杨式太极拳中称为“碾步”。它不仅是在身体转动时起到轴的作用,而且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即以脚的转动锁住对方的脚跟,再配合弓步的动作直接伤害对方的迎面骨。在练习时强调膝关节与右脚跟在同一纵轴线上转动,身体的转动也是围绕着身体纵轴而动,同时松腰松髋,将身体七成重心坐于右腿,左脚提起向前迈出,脚跟先着地,含有三成重心。如身体转动超过135度,或偏离了身体纵轴方向,则容易产生身体向左倾倒的现象。
右臂外旋,转动掌心向左,虎口向上、向下落于胸前。松肩垂肘,顺腕舒指,掌指与肩保持弧形,意贯右小臂上侧,有向上顶起和向外撑扩的感觉。左掌向左下画弧于左腹前时,左臂外旋,翻转掌心向上,向右合抱于右臂下,意贯左臂下侧,有向下、向外的撑力。同时双掌指都要有顺向向前顶力的意念,只有这样动作劲力才能饱满。此动在传统杨式太极拳中称为“合手”,即现在所称“抱球”。传统杨式太极拳对“合手”的要求是极严格的,无论上面的手是掌心向下还是侧向内,都要做到左(右)手与右(左)肩相对,掌指与肩平,松肩垂肘,顺腕舒指,肘关节低于腕关节。掌与肩的距离一般要达到4拳宽。下面的手与对侧腹部相对,肘关节要撑圆。掌与腹部一般要在1~2拳距离。身形要做到松腰沉髋,含胸拔背,双臂撑圆。只有这样才能力贯双臂,动作饱满。动作外形基本上是上手下肘,手肘相对,但又不可教条地理解为上下掌心相对。“合手”动作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衔接作用,因而也称为“太极手”,俗称“衔接手”。在练习此式动作时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尤静,视静尤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主宰于腰,以腰的左转带动髋关节将身体转正。此时重心前移,松腰沉髋,左腿屈膝慢慢向前弓出,随重心前移左脚逐渐全脚掌踏实地面。切不可先将左脚放平再弓步,或膝关节已经到位而脚却迟迟未放下。定式时,前腿的膝关节要与脚尖在同一垂线上。如果膝过脚尖,则身体重心偏前,就容易被对方牵动。如果膝不到位,则身体重心偏后,动作不饱满,就会失去攻击力,容易被对方控制住力量。当前腿动作到位时,特别要强调后腿的动作。后腿不可完全绷直,膝关节要自然舒松,后腿保持自然蹬直状态,要富有弹性。膝关节要微向外撑,近于与后脚尖在同一方向。两胯根要向内合,裹裆,敛臀。
双臂动作:双臂微内合,左臂微外旋,转动掌心向内、向前掤出,与胸平。松肩垂肘,肘关节略低于腕关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