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太极拳的内功,也称做内劲功力,它是太极拳的力量素质――劲力的体现,它不仅是肌肉工作时外部表现出来的力量,而且是在太极拳特定形式和意气活动的支配下,通过一系列身法调整,使身体各个部分的活动达到高度协调时,所产生的极富弹性的综合整体的劲力,它是区别于其他长拳类拳术的主要标志。由于这种劲力与单纯外部肌肉表现出来的力量不同,所以人们一般习惯将其称为“内劲”。
陈鑫说:“心劲一发,而周身之筋脉骨节无不随之,外之所形,皆由中之所发,故曰内劲。内劲何发何行?发于心,而行于四肢之骨髓,充于四肢之肌肤。”太极拳的内劲表现出独特的沉实重厚,如内部灌有水银那样沉甸甸的,但流动又如行云,又极为快速、轻灵、圆转,它一般隐于内,而不显于外,能随人之动而不断改变方向或集中到某一点,变换极为迅速灵活。功夫纯粹者,能随对方的劲力和方向,沾粘走化丝毫不差。内劲贯注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柔中寓刚,刚中有柔,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推手时虽手极轻而威慑力量极大。内劲潜移,化劲松静,意在人先,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依着何处何处放劲,干脆利落,如矢离弦。
太极拳的内劲,其瞬间的爆发力能将人跌出几丈以外,它的内劲与激光的作用原理确有相似之处。太极拳锻炼时要求全身关节松开,肌肉松弛,与人交手时亦是如此,只有在内劲发放的瞬间,将需要发劲部位的关节和肌肉,由脚而腿,通于背而形于手。同时一紧,这好比激光的光波,同时同步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射(发劲需沉着松静,专注一方),发出巨大的威力。
太极拳的内劲质量及其运用技巧,是评价太极拳训练水平的两个基本要素。作为竞技性的推手,如果没有雄厚的内劲,技巧就无法发挥出来。所以,要练好太极拳技击功夫,必须首先练好内劲。
太极拳的内劲训练是在放松意识的支配下,通过意气活动与骨肉活动,由动作螺旋式地划弧转圈,反复运转,松紧交替的方法和两人的内力抗衡锻炼所取得的。该放松的肌肉、关节要充分放松,该用力的肌肉、关节要充分用力(用力的肌肉、关节仍需要放松的意念贯注其中,此谓实中有虚),并且要有韧性和耐性,拖不垮、打不烂、咬得住。
具体的训练方法是: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套路练习时,首先学会柔运劲,刚落点,缓慢运动和快速发劲相结合,发展刚柔相济的内劲。再次是采用两人实战抗衡和辅助器械(如拉橡皮筋、抖麻辫、抖大杆等手段),加大原运动强度,使身体内部和外部都得到广泛的适应性发展,大幅度提高内劲质量。最后进入练习性推手,在与对手的互相推揉摩荡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内劲素质,使之达到雄浑沉厚,刚柔相济的境界。
。
第一步喂劲。所谓喂劲是以有高深内功的人,以母亲给婴儿喂奶的方式,喂劲给对方,也是给初学者引路加功的过程。从古到今,技击教学总是强调言传身教。在身教中,教者在开始阶段有意给对方以一定重量,令对方感到沉重难受,以增长学生的体力(内劲的抗衡能力)和锻炼筋骨肌肉的揉扭能力,以及承受打击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