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一切物体都有外形外貌,不同的面貌与不同的风格形成不同的“风貌”。外与内是相互依存的,貌显于外,质藏于内。人的风貌往往是内在气质与内心世界的表露。太极拳作为拳术,它不是长拳;作为运动,它不是体操;作为艺术,它不是舞蹈;作为气功,它不是坐禅。太极拳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貌”。
当前,习练太极拳的人数众多,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一般大都是模仿别人动作外形,照猫画虎地习练。打出的拳五花八门,风貌各异。其中有两种相反的现象,一种是疲软无力,毫无生气,松柔有余,劲道不足,动作不到位。他们说,打太极拳就不能用力,另一种现象是,直出直入,死板生硬,表情紧张,动作张扬。他们说,这才像打拳。前者被人讥为“老人拳”,使许多年轻人失去兴趣;后者又被人戏谢“长拳慢练”,又使许多中老年人望而却步。我觉得这都不是太极拳的“风貌”,是对太极拳的误解,也是习练太极拳的误区。那么,怎样才能打出太极拳应有的风貌呢?我体会有三点:
第一、要有气势。太极拳首先是“拳”,是武术,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是攻防,根本功能是防身御敌,面对的是“敌人”。这就不能一味软绵绵,无精打采,而必须有一定的气势。打拳时“无敌似有敌”,要有一种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信心与勇气,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这是精神面貌,也是无形威力,是从精神上震慑与压倒对方的态势。这种气势在技击较量时必不可少,平时练拳,也是不可或缺的。试看历代与现代太极大师们的拳照,哪一个不是神采奕奕,虎虎有生气,有一个萎靡不振、软弱无力的吗?所以打太极拳一定要精神焕发,把精气神提起来,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一、立身中正挺拔,头正项直,百会上领,上下垂直,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气概;二、肢体饱满,充实,处处有拥劲,处处是防线,如拉满的弓,气足的球;三、动作舒展,不拘不散,气势恢宏大气;四、双眼有神,威而不猛,专注而有威慑力;五“完成式”,五指撑圆,力达指稍,有一个短暂的停顿与发力;六、配合动作,呼吸鼓荡,在发力时哼哈发声。
不要误会,有气势绝不是像《打渔杀家》里的教师爷那样虚张声势、色厉内荏、夸大张扬、故意拿架子;更不是挺胸叠肚,跃武扬威,张牙舞爪,凶像毕露,而是以强大的内在实力与精神力量为支撑的自然表现。更不要忘记,太极拳重在内而不在外,在有气势的同时,一定要体观太极拳松柔、圆活、轻灵、徐缓的特点与含蓄内敛,含而不露,开合有度,顺其自然的风格。不能把太极拳打成长拳。
第二、要有劲道。许多物体都有劲道,如轮胎、弹簧、水等等,劲道就是一种刚柔相济的弹性。对太极拳来说,劲道就是“内劲”。太极拳练的是“内功”,内功主要指“内劲”。单纯由肌肉伸缩发出的外在的力是“外力”,在内意内气的推动下,隐藏于内的力是“内力”,太极拳称为“劲”或“内劲”,劲也是力。打太极拳不能平摆浮搁,走走过场,摆摆样子,徒有形式,而要有充实的内涵,也就是俗话说的“有东西”,就是指“内劲”。打拳有没有内劲,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