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金刚捣碓是洪式太极拳的母式(见预备式图),手法上有拥、采、、挤、按、抱缠等,步法上有小正马步、盘步、扑步、侧马步、虚步、独立步等,身法劲路上有左右旋转、下塌外碾等,由此理法演化出了众多的式子和招法。
洪(均生)公非常重视金刚捣碓,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第二版中,先后用了九页讲解这个式子的理法(一路详释和式名考释),所用篇幅远远超过其他式子。洪公曾经提到,在他努力练习了三四年后,有一天陈发科先生才说他总算把金刚捣碓练对了。还有记载说陈发科先生一辈子一个金刚捣碓都没用完,可见金刚捣碓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我们要练好洪式太极拳,首先要将这个母式解剖开来,加以认真研究。
洪公将金刚捣碓分为七个动作,相关的具体内容读者可以参阅原著。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理解体会和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关于第一、二两个动作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中讲到,金刚捣碓的第一动为小正马步左转正前拥法,右手顺缠至胸口接对方来拳,左手逆缠至下颌前一尺许,按其肘关节外侧防进肘。第二动为右转引拥,右手变逆缠拨其手腕,左手变顺缠配合右手,防其肘肩连环进攻。
陈发科先生曾说过,整套拳没有一个动作是空的,都是有用的。从应用的角度看,第一动若左手仅仅是逆缠防进肘,则螺旋转动的优势并未尽情展露,有大材小用的感觉。第二动若意识里只有左手变顺缠协助调方向,那么第一二动前手的进攻性会大大降低,甚至会出现等待、断劲等情形,不能为后续的招法创作良好的转换条件。
洪公在回忆录中曾提到,陈发科先生有一次正欲吸烟,某拳师进门后上步就是一拳,不容准备,而陈发科先生则就地以右手接其右腕并向前略送,对方直接仰跌门外。洪公分析道,这是金刚捣碓的第一动,不过圈子略小,缠法加速。
当然以陈发科先生的水平,无论是用左右手,还是顺逆缠,甚至只用烟袋一点,都能解决问题。我们暂不探讨如何随机应变,要是完全按照书上金刚捣碓第一动走的话,假设陈发科先生当时是右手拿烟袋,单是用左手逆缠接对方的肘关节外侧,此时陈发科先生必然会原地加大逆缠,通过截住对方来劲的硬点并略前送让其仰跌。
由此可见,金刚捣碓第一动和第二动之间应当有个小小的过度动作。当第一动左转接手后,要在小正马步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下榻,同时右手微微加大沉肘扬手梢,用食指和中指指向对方中线,将第一动扬手的螺旋力引向前外方,否则的话,右手往往会把对方开向自己的右外侧,不能达到让其仰跌的状态。另外,此处右手原地沉转也能体现出太极拳的收即是放的特点。
此时的左手正如前面假设的那样,也应当在原地加大逆缠,将对方的来力截回去。如此一来,前后手转动的圈子会更小、更快,配合的会更精密。对方来力被我或化或截,跟进不力,我才能更从容地做好第二动。
从单手正反圈来看,金刚捣碓从开手到抱缠的过程中,右手走了一个完整的正手圈,而左手则走了两个反手圈,其中第一、二动加上二者之间的过度动作是一个原地的小反手圈,这一点在左转身金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