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胸前有肘不見肘
>功夫频道>格斗技击 > 散打搏击 > 浅释搏击中的柔
隐藏右侧

浅释搏击中的柔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技术动作变化千样,奥妙无穷。略懂一点中国武术的人都知道,中国武术取胜之法,并不完全在凶猛勇力,更不是粗蛮撒野,而是讲究独特的技术技巧。诸如"刚柔相济"、缠、绵、粘、贴、靠、缓等技法的运用,这些都是中国搏击术独具特色的功夫。
      柔与刚是反义词,即柔软、柔弱之义,也是温和、怀柔的意思。依常人去想,以拳打脚踢击倒对方为外部动作表现的武术,应该是讲力量,讲爆发力和速度,与柔软、温和有什么相干,这是对中国武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粗浅认识。你要对武术搏击略作细看,就会发现中国武术中的"柔"实在太多,无处不有。诸如在拳的种类中以柔著称的有太极拳、绵拳、蛇拳等。太极拳动作要求中正安静、柔和缓慢,圆活完整、协调连贯,如同连绵抽丝一般。绵拳,又称"连环绵拳",其手法以掌为主,运转舒展如绵,动作连而不断,掌法运行成环,劲力要求内畜刚劲,外现绵柔。蛇拳,动作刚柔相济,开合得宜,以柔劲为主,柔中寓刚,上肢和躯干要松柔如意,实战时则求应巧柔还。此外,在岳氏连拳、猴拳、罗汉拳、咏春拳、五祖拳、醉拳、华拳、螳螂拳、形意拳等拳种中都很重视柔术的运用。
      为什么中华武术如此重视"柔"呢?这当然与其理论根基有关。事实上,中华武术中"柔"与儒家易学和老子"贵柔"等思想密切相关,这正是中华武术传承历史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易·系辞上》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老子》说:"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柔胜刚,弱胜强"。老子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能辩证地看弱与强、柔与刚。老子对此精辟解释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脆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三十六章)。从自然生物的柔脆、枯槁,柔生、坚折来解释人生和战争中强弱、柔刚的转化,这是中国"以柔克刚"思想的根源。此后《书·洪范》有"三曰柔克"。周敦颐《太极图》中有"无极而太极,阳动而阴静,化生万物"之说。这些"贵柔"、"阴阳转生"理论都被中国武学所吸取,并结合到各种拳术的一招一式中,通过长期实践和改造,更使"柔术"在武术搏击中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
      "柔"在武术搏击中究竟有什么好处和如何运用呢?首先按照"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理论,武术搏击结合"柔"就是为了变化多端。刚柔、强弱是相对的,柔可以变刚,无力可以使之有力。举例说,一根橡皮筋,柔的就像一根绳子,但橡皮筋并非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