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似閉未閉張未張
>功夫频道>外国功夫 > 摔跤 > 中国传统跤法起源与历史演变
隐藏右侧

中国传统跤法起源与历史演变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中国传统跤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是我国古老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摔跤活动。如《礼记?月令》所载:“孟冬之月……天子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角力”即是摔跤的雏形,这说明在夏商之际,摔跤便同为射箭、驾车等共列为军事演练项目之一。

    武风武术网http://www.wfeng.net

    在我国古代仅有的一部摔跤史料,即大约成书于五代宋初调露子著述的《角力记》中,断断续续地概述了从战国时期到唐宋时代关于角抵(摔跤)的史略。如在论及摔跤一文时说:“……人生之气犹大泽焉,平时沙弥焉,大风鼓之巨浪起,小风吹之细文(纹)生。若角力之气,中等风作波浪摇也,非适非小,大近于怒,小存于嬉,竞力即角技,非嬉非怒,此角力是两徒搏也。”其意思是说,角力既不同于愤怒状态下的打架,亦非相互间的打闹嬉逗,而是两者之间郑重其事地比力气和比技巧,是两人在徒手情况下的搏斗之术。我们这里应注意的是,此段运用传统的气学观来阐述摔跤,在我国跤术史上是唯一的文献资料。

    秦代以前,古人将摔跤称为“觳觚”。“觳”,作粗声喘气之意,“觚”,则是相互顶、戗,正反方向支撑之意)、抗、抡、按。我们从字意可以看出,最早的摔跤主要是靠拙笨之蛮力。

    到了汉代,随着军事武器不断地改良和军事技术的进步,摔跤在军事中的地位降低,逐渐转变为竞技活动和娱乐活动。汉代张衡在其《西京赋》中谈到了摔跤,“……夫力相对以手击格谓之角抵”。又云“……临回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张衡用“妙戏”来赞赏摔跤,不仅突出了摔跤的表演娱乐性,也表明汉代的摔跤技术已有了较高的水平。

    三国鼎立之后,曹操曾大力提倡角抵。除了用于练兵之外,还将其列入百戏之内。“百戏”原为古代之诨托(即古之杂技)演变而来,并以此作为将士们娱乐和增强体质的锻炼手段。与此同时,蜀国也大力倡导摔跤活动。如《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写道:“……张邰自来山顶观望,见张飞坐于帐下饮酒,令二小卒于面前相扑为戏。”由此可见,刘备亦将摔跤作为练兵手段。

    晋书中也有论及到“角力”的内容,如“……角力则角量力,其取工巧钝拙分其胜负,故谓之角力。角,校力是也。然其名有雅有俗,雅则为相(拂贝),俗则为相扑。”按此段论述可知,“相扑”在古代时算是俗称。而在荆襄等地,俗名亦称为“相(广阜)”,“(广阜)”之古释名日“搏”,即四肢广搏以击之也。实际上是双方揪抓而互摔,即今日所说的摔跤。在晋代时,相搏、手搏、相扑并称,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等省份;虽然地区方言不同,但都以“搏”和“扑”为基音。而“相拂贝”虽也为扑倒之意,但终因不通俗而被舍弃。

    调露子在《角力记》中源引晋书,不仅记述了湖北襄阳名将王弘,与安徽阜阳军人刘子竺千里相约比赛的事例,同时也记载了晋代摔跤比赛的盛况。如“……五陵番阳,荆襄(湖北省各地)之间,五月盛集水嬉(游泳)则竞渡街坊相(摔跤)为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