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的《中国武术史》问世了。这部书的编写,集中了一大批学院派武术专家、教授、学者参加,应该是权威之作。该书在前言中写道:“编纂史书,是个浩大的工程。溯源论今,实乃瀚海行舟,难免遗漏,偏颇之处。此乃抛砖之举,析引海内外武术界、史学界方家之玉。”本文作者武艺不精,读书不广,然而看到编纂者表示的诚意,本着为历史和今世负责任的意愿,知无不言,写此评论。评论仅为个人一孔之所见,但望今后有再修中国武术史者,能有所借鉴,幸甚。
由于《中国武术史》(以下简称《武术史》)涉及的重大原则性问题非常多,大体有下列一些:
1、编写中国武术史的历史观。
2、武术概念的界定。
3、中国武术史的内容是什么。
4、武术的起源。
5、武术史的断代问题。
6、武当、少林两大武术流派的历史处理。
7、重要拳种的源流。
8、武林人物的历史地位。
9、有争议的武术史问题的客观标准。
10、中国武术的发展现状。
总之,修中国武术史是一项工程浩大、难度极大和影响深远的非常严肃的工作。在修史之前,必须解决上列武术史一系列重大科学研究课题。笔者按照上面列出的武术史问题,对《中国武术史》一书评论如下:
一、“不虚美,不隐恶”,实为治史之鉴
历史只能有一部,写史应该尽可能地恢复历史的原貌,不能以个人的主观见解代替历史。然而,由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时代不同,掌握史料的限制,对历史会有不同的看法,即所谓“历史观”。这无疑对写历史书的客观真实性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同是写中国武术史,持不同的历史观,会写出完全相反的两部史书来。
《武术史》编者们的历史观是什么?他们明显地受到三个方面的束缚:第一、历史知识的束缚;第二、武术知识的束缚;第三、意识形态的束缚。
《武术史》受历史知识束缚的例子是很多的,不是个别事例。不妨举几例如下:
《武术史》第十六面“拳搏与角力”写道:“在甲骨文中还没有见到‘拳’字。但有‘门’,意为二人徒手相搏,互击对方头部。《说文》释为:‘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门之形。’古人作战、狩猎,虽主要凭借武器,但武器不在手边而只凭手足战斗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同时,故意不用器械而徒手搏斗角力,更成为一种武艺竞赛显示力量的方式。”
这里,我们先说《说文》,即《说文解字》的简称,东汉许慎撰,书成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康熙字典》,门字一解,曰:“又期门勇士也”,“后汉书武帝微行,常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期门之号,自此始也。”《说文》讲的是汉武帝的事,距甲骨文之年代,相距一千年以上;其义与“徒手搏斗角力”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是两回事。这样牵强附会,不过是硬把徒手搏斗角力和史前社会拉在一起。这不是治史应有的严肃态度。
《武术史》第三面写道:“‘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这也表明原始战斗对徒手的擒、拿、摔、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