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今年5月2日至5月5日,湖北《楚天都市报》以《“真实武林”还是“真实谎言”》为标题,刊登了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院长曾于久教授质疑央视《武林大会》的系列报导,并且围绕着“传统武术究竟能不能打”“散打是不是武术”等问题,与《武林大会》专家评委韩建中教授展开了讨论。这次讨论,最终以“散打是格斗的武术”,“《武林大会》是还原原生态武术文化”的结论而告结束。
究竟怎样来认识武术?首先就要弄明白什么是传统文化。按我们一般人的观点,通常就是把传统的手工艺、古代建筑、文献典籍、诗词歌咏、乐舞戏曲、书法绘画、民族服饰,甚至将民间习俗、伦理道德等都归纳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其实,这些都是古代社会遗留给我们的表象。而这些表象所承载的内在之魂,则是以《周易》理论为基础的气学文化。
中华民族数千年所积淀的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所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阔,上至天文(如星象学),下至地理(如堪舆学,即风水学),中通人文(如历法),从而形成了“命理之学”(预测学),“济世之学”(传统医学,其中包括养生学),“治世之学”(儒学)、“人世之学”(传统武术)、“出世之学”(仙道内丹学)等独特的学术体系。这些博大精深的传统学术体系,都是在《周易》气学理论的基础上而形成,并且都是实实在在的致用学术,如果我们不能清楚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特性,上述传统学术便无从成立,只能当作封建迷信而遭到冷落或抛弃。
谈到传统武术,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武术博大精深,你看得见的,是它的动作,这是技术行为,在这些技术行为中,又包含着文化内容,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八卦等;你看不见的,即它折射出的社会伦理、人文精神,比如太极拳里所体现的中庸思想等等。因此,中华武术的伟大,在于它与西方体育强调竞争的思想不同,它不但有竞争,也有调和,它攀援着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并与之难解难分,成为古老的东方文明献给全世界的宝贵礼物。
中华武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实用学术,它不仅具有“踢打摔拿、翻滚腾挪”等全面而巧妙地武技动作,其中所包含的阴阳、五行、八卦等文化内涵,体现出的则是武功中独特的练气功夫。无论是少林派外家拳的“金钟罩?铁布衫”,还是武当派内家拳的“内功劲力”,内功的练气修练始终占居着主导地位。只要我们认真地考察各门武术派中的代表性拳种即可发现,对内功机理的不同理解,是构成该拳种技击特色的关键。
我们先以内家拳而言,形意拳的技击精华体现在“整劲”或“争力”的应用上来,而整劲所体现出来的,正是内气能量在体内阴阳双运的循行规律。故而,使形意拳形成了自己“硬打硬要无遮拦”的技击特色。八卦掌的技击精华体现在掌法的变化和行步走转上,虽然仅强调吐纳导引的修练,但实际上所求取的依然是内功“争力”,以适应其踏中掌击的强大威力,特别是其行步走转时所采用的(足尚)泥步,对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