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冷兵器研究所
“百金战袍雕鹘盘,三尺剑锋霜雪寒”,剑这种兵器自古以来就被中华民族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被称为“百兵之王”。自先秦以来,剑就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兵器而运用到战争之中,并作为一种重要武器而大量装备。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剑似乎自汉代以后就逐渐离开了金戈铁马的战场,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环首刀为代表的单手刀,如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唐刀”也是由其发展而来,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唐刀与汉剑,两种当下最火爆的华夏短兵其实,在唐朝灭亡后到元朝建立前这一段时间,曾经隐退战场的剑再次回归了战场,并成为了各政权麾下将帅士卒们的重要武器,甚至就连辽、夏、金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也会用剑武装军队,其中西夏更是以“夏国剑”闻名四海。在影视作品中,游牧民族所经常使用的弯刀和衙役官差所携带的牛尾大片刀,前者要到南宋时期才出现,后者则要等到清代末期了。
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登场的马刀和牛尾刀其实在两宋时期的中国还不甚流行剑在两宋时期的“复兴”,究其原因,与两宋时期的战场形势是分不开的。经过了中唐以来中原王朝的持续衰落,关乎骑兵这一重要兵种强弱的主要产马区——陇右地区已被异族侵占,中原地区丧失了获得足够战马的渠道,骑兵也随之衰落了。
陇右地区亡于异族,使中原王朝丧失了建立强大骑兵的物质保障骑兵的衰落,导致与骑兵有关的武器在军队中的装备也随之减少,反之步战武器则逐渐增加。刺击类兵器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剑因此重新成为了军队中的重要武器。
一把现存的宋代铁剑剑在两宋时期复兴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重甲时代”的来临。隋唐以来,中原王朝的各种先进技术随着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不断向外传播。在统治者的支持甚至鼓励下,中原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手工业水平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宋代重甲手工业发展的一大表现就是冶金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武器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钢铁兵器、甲胄的装备越来越多。与两汉时期相比,因为周边民族冶金水平低下所以汉朝军队可以“以一当三”甚至“以一当五”的时代,可以说有了天壤之别。
唐朝以后,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相继装备更精良的装备通过对现存的辽代冶铁遗址的考察,可以发现辽朝的冶铁工艺相当成熟,辽朝工匠已经掌握了建设炼铁高炉的技术。并且,根据对残留下来的铁渣的分析,辽朝工匠会对生铁“炒炼”以进行二次加工,可见此时辽朝工匠可能已经掌握了“炒钢”的技术。大量出土的辽代农具和铁制品,也间接说明了辽代冶铁业的发达。
辽代冶铁炉遗迹面对越来越多的甲胄之士,持刀挥砍往往难以对其造成什么伤害,唯有刺击甲胄的缝隙方能对其造成伤害。因此,双面开刃、相对轻灵而适合刺击的剑,重新进入军队的装备序列也就不难理解了。在长兵器无用武之地的甲士混战中,剑这种轻便灵活并且能直击要害的武器,往往会获得欢迎。其原理,类似于板甲兴起后刺剑在欧洲的勃兴。
宋代持剑天王像根据宋代兵书《武经总要》的记载,北宋时“近边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