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太极拳名言名谚之精选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陈式太极拳的刚与柔
隐藏右侧

陈式太极拳的刚与柔

  • 0
    关注数
  • 收藏
  • 栏目:内家拳
  •  2014-02-05
  • 佚名
  • 互联网
  • 文字版
  • 原貌版

      太极拳的刚柔,在陈长兴、陈鑫《拳论》中,已有详尽精辟的论述。但有些太极拳习练者对它的内容把握不准,未能正确理解,致使在太极推手中出现如牛之相抵的现象。大多数人都以拙力相持,不知“己根欲固,彼攻愈烈,自然之理也”,与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之理相悖,背道而驰,失去太极拳不丢不顶、内外浑然一圆之根本。为此下面就太极拳的刚与柔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体会,供太极爱好者参考。
      什么是太极拳的刚柔?简言之,“刚”就是以腰为轴,利用太极拳的缠丝劲,牵动丹田充溢的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力,亦称弹簧劲。这种劲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并非后天之拙力。“柔”,《拳论》讲“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可见柔并不是松软,而是去一份拙力、蛮力,得一份柔劲后的缠丝劲。此为太极拳的精髓,非千锤百炼、天长日久,不易轻得。
      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动作讲究缓慢,姿势要求柔软,往往给不知道太极理论的人造成一种错觉--“太极软绵绵的,是老年人练的,只是花拳绣腿,根本不能用于击技”。要知道柔软只是练太极拳的手段而已,不是它的终极目标。这和练“一指禅”、“单掌击石”等功夫,一开始就让你静坐、站桩聚敛内气是一个道理,功成后的威力不言而喻。
      太极拳的练习,第一步就要去僵求柔,彻底摧毁人体长期养成的拙劲、蛮力。例如人要拿起一个重物,就得用拙力,日久就养成了鼓劲拿重物和举重的习惯。鼓劲实际上是努劲,在太极拳术语中就叫拙劲。在太极拳练习中,起步就要求身体放松,动作慢、缓、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全身放长产生弹簧劲,才能引动体内之真气,使内气鼓荡于周身。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程度?


      陈鑫《拳谱》规定:“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塌腰,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开胯屈膝;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首先让人们在意识上通过相反方向的拉开,使身躯有放长的感觉;进而又让人们顶劲虚领,松胯塌腰,使背部得以拔长;沉肩坠肘、松腕实际上从肩与肘的放长、肘与腕的放长使整个手臂得以放长;开胯屈膝是腿部的放长。每个人都知道、前臂、大臂、小腿、大腿是由骨骼组成的,没办法拉长,但连接它们的腕部、肘部、肩部、胯部、膝部等关节处都是筋连接的,为何能拉长?通过有形的拳架动作套路,以一念代万念,达到心静如水、意气平和,放松的动作配合呼吸,意到气到,才使身体产生拉长的感觉。随着动作姿势的规范化,引得丹田之气愈来愈足,这种拉长、发胀、发麻、发沉、如灌水银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劲为何物?劲是内气充足在外的表现,这种劲不是拙劲,而是外似非常缓和、柔绵的拳势引得的内气散布于身体四肢的鼓荡。因此古人把通过规范的拳架加上意念,配合呼吸,引得体内先天真气(丹田之气)在身体各部位鼓荡的过程,叫炼铁成钢的过程。“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