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太极拳论》告诉我们:打拳要“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古谱还告诉我们要“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说明“气”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虽然以上说的“气”不完全是呼吸的空气,但和呼吸却有紧密关系,因为“呼为开、为发,吸为合、为蓄”,呼吸是练“气”的重要手段。很多古书还介绍打太极拳时呼吸要深、长、细、匀,要用“腹式呼吸”,而且是“逆腹式呼吸”。我根据自己多年练拳的体会,特作浅见。
一、什么是“逆腹式呼吸”
现代生理学把人体呼吸分为胸式方式。胸式呼吸是指由肋间肌舒缩使肋骨与胸骨运动,胸腔容积产生变化,带动其内压变化,从而使肺叶气泡吸入或呼出空气,其外在表现为胸部起伏运动。腹式呼吸则主要由横隔肌上下运动改变胸腔容积,其外在表现为腹部起伏运动。平常人的腹式呼吸为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横隔肌下移,小腹隆起:呼气时横隔肌上移,小腹内收。平时小孩睡觉,伴随着呼吸其小腹不断地起伏运动,就是典型的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和顺腹式呼吸相反,吸气时横隔肌下移,小腹不但不隆起反而内收;呼气时横隔肌上移,小腹不但不内收反而隆起。人体的生理结构造成人在发力时必须“鼓劲”,全身肌肉紧缩,腹肌隆起,伴之以呼气。太极拳和其他武术项目一样,发力时很自然用的都是逆腹式呼吸。为了充分发挥太极拳的技击与养生效应,我们平时锻练基本功与盘架子都要有意识地练习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微收,命门穴微鼓,形成“气贴背”;呼气时小腹隆起,形成“气沉丹田”。
二、太极拳“逆腹式呼吸”的养生作用
(一)增加吸氧量。胸式呼吸因为肋骨运动空间的局限,胸腔容积变化较小。据有关文献介绍,平时用胸式呼吸,约有三分之一肺叶没有发挥作用。即使两种呼吸方式兼用,安静条件下横隔肌一般只下移1~2厘米。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细、匀,我们说太极拳“逆腹式呼吸”,实际上是“逆腹式深呼吸”,其横隔肌下降一般有7~10厘米,肺叶气泡得到充分利用,吸氧量比安静条件下增加好几倍(当然这种效果是顺逆腹式深呼吸都能达到的)。氧是维持机体机能和产生运动能量的基本物质。正常人不吃东西可维持生命20~30天,不喝水可坚持5~7天,而缺氧10分钟大脑就要死亡。细菌和病毒都有厌氧特性,人体器官病变都和缺氧有关。练太极拳经常长时间的进行“逆腹式呼吸”,比平常人增多吸收了大量氧气,对身体健康当然大有裨益。平时很多人讲究“进补”,其实练拳增氧就是不花钱的大“进补”。
(二)使腹腔内的器官得到有效的按摩运动。顺腹式呼吸的特点是呼吸过程中腹腔容积保持不变,因此腹腔内的压强也保持不变,除了增大吸氧量外对内脏器官起不到按摩运动作用。逆腹式呼吸则相反,吸气时横隔肌下降,小腹内收,腹腔容积缩小,腔内压强增大,呼气时横隔肌提升,小腹隆起,腹腔容积增大,腔内压强缩小。腹腔里的内脏器官在压强忽大忽小的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