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以下简称《王论》),对各派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其中有两句话,即“所向无敌”和“从心所欲”却被人忽略了。如何达到这两句话的境界,更少有人去研究。因此,我想就太极推手如何走向“所向无敌”之路,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一
《王论》第一大段最后说“英雄所向无敌,概皆由此而及也。”这里的“此”字,应当是指“此”前的一大段话。在这一大段话中,核心就是两个字:“走”和“粘”。即文中所说“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就是说,人用力推我时,我不能用力相抗,而要走化。如果他人无论从何处推我,无论用多大力,我都能化得开,走得了,使敌力达不到我身上,我即可立于不败之地。当敌处于背势要走时,我又能紧紧跟上,将敌粘住,使敌走不了,逃不脱,我即可寻找机会,在得机得势时,稍加用力,即可使人失势而跌出。能走粘自如,就可以“所向无敌”,所以走粘自如是走向“所向无敌”的核心。
要走粘自如,关键是“懂劲”。《王论》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着熟”是锻炼“懂劲”的前提。所谓“着熟”,就是开始学推手时,要学习破解对方来力的方法(即着数)。这些方法可以是太极拳套路中的,也可以是套路以外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腰的带动下走一个圆(也叫轮或圈)。所谓“浑身无处不太极”,就是肩、肘、手臂包括躯体遇到来力时,都可以单独或整体同时作不同方向的圆运动。《太极拳表解》中说:“劲之动作俱做圈形,一圈之中即含有无数走粘,不外一个顺字。”目的就是造成一个“我顺彼背”之势,让对方的来力全在我作的圆的切线上走化,达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目的,这些破解的方法运用熟练了,就是“着熟”。之后再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就可以达到“懂劲”的程度。什么叫“懂劲”?《太极懂劲解》中说:“视听之际,遇易而化,自得曲成之妙,著明于不劳,运动知觉也,功至此,可谓攸往咸宜,无须有心之运用耳。”就是说,对方的起落进退、力量大小的变化,我都能清楚地由身体感触到,并相应地采取一些措施(“遇而变化”),而这些措施不是靠大脑指挥下的行动(“无须有心之运用耳”),而是条件反射,是下意识的,是由身体接触感知的。所以,由着熟到懂劲的过程,就是由知己到知人,由心知到身知的过程。“懂劲”后再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慢慢地就可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如果人已发力,你尚不知,你必然化不开。如果人已走动,你尚不知,你就粘不住。只有真正懂劲了,才能走粘自如。所以懂劲是走粘的关键。如果敌之动静全在我掌握之中,我的动静敌却不知,那么,我想打就打得上,想走就走得了,敌则正好相反。这就会像平原游击队那样,“你打我苍茫大地无踪影,我打你神兵天降难提防,鸟入林鱼入水自由来往。”我顺便说一句,太极拳同游击战的理论非常相近,太极拳叫“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