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形意3年打死人,太极十年不防身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如何练出太极推手中的掤劲
隐藏右侧

如何练出太极推手中的掤劲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太极拳是一门柔性拳术,其劲路以柔为主,但也要求做到刚柔相济,所谓“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这所藏之“针”便是拥劲,如丢了拥劲,就成了没有骨力的“软手”,就难成一个好的太极推手者。在太极推手学习中,初学者大多以“硬手”为多见,所以教学上特别强调“以松柔人手”。但是,如果一旦练不出柔中之刚而丢了拥劲,尽管外形柔顺有余,而缺乏内在力量,形成柔中乏刚,那就谈不上“刚柔相济”了。太极拳说道“运化要柔,落点要刚”,这是相对地从化劲和发劲来说,然而不论化劲和发劲,都不丢掉基本的掤劲。所以太极拳八法中把“掤”列为八法之首,是有其道理的。

    太极推手作为一种竞技运动,它无例外地包含着攻和守这两个技击方法。“守以自保,攻以胜”,在实现中,只守不攻是难以自保,只攻不守也难于取胜,唯有攻守兼备,方有克敌制胜的可能。掤劲的寓意就在于使外柔内含坚刚,这样才有一定的攻守实力。

    那在太极推手中怎样很好地运用棚劲呢?我认为要做到四点。

    一、在外形上,要保持程度不同的圆撑。即所谓“掤要撑”。掤要圆撑,两肘关节都呈一定曲度,拥的手臂要拥得圆满,而不可屈成锐角,就像坚韧的强弓或藤棍那样柔韧而富有弹性,而不可有纯柔无刚或纯刚乏柔的现象,这样则手臂的抗压力相对较强。同时要以腰为轴,再贯以拥劲,并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不可只动手不动腰。太极拳家常说“一身备五弓”,这就是把身躯的脊椎和四肢各比作一张弓,而四肢这四张小弓是由躯干大弓把握,由腰轴来加以统驭,这样既能随人而动,又能始终保持柔韧如弓的拥劲,就不易被对方的刚劲压扁。这原理就像建筑物的拱形顶一样,其抗压力就比平顶、三角形强多了。

    二、在动作上,屈伸、开合都要留有余地。这样往复变换就快,有利于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种“曲中求直,直中寓曲”的做法,也符合“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的哲理。但曲不可绝对地屈死;伸,不可绝对地伸挺。在思想上须寓有“随曲就伸”“无往不复”的攻守意识。

    三、在劲力上,要练出拥劲就必须去僵化滞,变硬为柔,积柔成刚。这好比把生铁炼成钢那样,有一个锻炼操作和变化的过程。有了拥劲,就能使任何拳式都能保持最低限度的刚性,这种刚性是柔化防守中所必需的。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着法相适应的劲别来扩大其刚性。但也不是因此全然不要柔性,要做到柔化时柔中寓刚,刚发时刚中有柔。棚劲中的刚就是柔化与刚化两者所必备的。若只有棚外形而没有棚的刚劲,就像皮球虽是圆形,但没有充气,一压就扁,所以必须把气打足,做到内外一致。

    四、在用法上,掤劲最忌板滞,又忌迟重;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板滞者,不知敌人之取舍,不知己不知彼。迟重者,必以力御人。所以使用掤劲必须要粘而非对抗。手向外拥,意欲粘回,但不能使掤手与胸部贴太近,因化劲全赖转腰,一转腰则把掤劲发出,所以掤劲得以发放关键在腰腿能否灵活相随。凡对方按来,我不能顶抗也不可瘪丢。顶抗易被人引动借力或以大力取胜,瘪丢易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