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心意六合拳流传至今已有300余年,是形意拳的母拳,亦称“十大形”,属象形拳中一种强身、防身的内家拳,内家拳以藏精、蓄气、练丹田、培本(人之本即精、气、神),为秘旨,而外家拳以修技(人之技即伸筋、硬骨、揉皮为外务之修造)为要务。它的特点:简洁、紧凑、严密、凶猛、快疾。外界有“散打拳”之称,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它又是一门养生、健身的好拳种。它可以用意不用力,以呼吸配合动作,以内气带动身法,心想意到,以意行气,以气使力,做到内外合一,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小时候练拳,总听人们说“心意拳既难看又难练”,几十年来,随着拳令的增长和自己演练的体会,逐渐悟出一个道理:一个拳种能流传延续几百年,说明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应该说都是好拳,如果练得不好,再好的拳种也不好看。心意六合拳拳谱说:“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劲上身天地翻”,可见心意拳是难练,但如果练起来,明快有力,刚柔相济,快疾中见功力,富有自然之美,那么就不难看了。它不像长拳类或国家规定套路讲究的是闪展腾挪,翻跃加难度,心意拳讲究的是内在的功力、人的整体发力(包括上、中、下三节即手臂、腰胯和腿)以及与人交手的实用性,特别强调“以中节为核心”,五官百骸相连而为一贯者,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拳谱讲“中节不明,浑身是空”,我们练拳不单是肢体运动,更要注重的是由内而发,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还必须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心意拳就是由心而发、带意而练的拳种,心意拳不带意,白练。不少人不注重动作的节奏,不带意练就缺乏精气神,那也就谈不上灵性的修炼,因此,使人看了感到难看,达不到应有的视觉效果。如果练习心意六合拳时做到上身舒展自然,下肢稳坚,按照:“踩、扑、裹、缩、决的劲意和起落、开合、展缩、刚柔、收纵的身法以及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等六艺”的要求去练,动作不虚浮,不僵硬,使人感到外顺内实,三节贯通,是一种享受,那么心意六合拳怎么会难看呢。
我们经常讲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武术,如果练得不得法,很难看,人家看都不愿意看,设想谁还会来学?没人继承又如何谈弘扬呢?
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习的动作比较简单,因是刚学,要领掌握不好,动作做不到位,看似难看,这很正常,可以说不论学习哪种拳都是这样,这也是练拳必须要走的一段路。据说过去少林寺教少林拳,也是以单练动作为主,这恰恰是最长功的盘练。只有打好单练扎实的基础,逐步将各个单练动作进行科学有机的合理组合、连环,这样既可以提高学者的兴趣、动作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又可提高该拳演练的观赏性,从而更能提高广大爱好者学习弘扬心意六合拳的积极性。
我们这一代,经历过心意拳封闭保守的年代,那时候练拳怕别人偷看(即怕人“偷拳”),晚上找个没人的地方练,甚至半夜起来练,白天在公园里练,也要找个僻静无人的地方,如果发现有人一直在看,就不练了。即使在这么保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