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寧練筋長一分,不鍛肉厚一寸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四十二式太极拳不同流派风格
隐藏右侧

四十二式太极拳不同流派风格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张海清

    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在四十八式太极拳技术风格基础上,吸收诸家流派之长创编的,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综合太极拳”。这套拳深得人们的喜爱,习者众多,是国内外太极拳竞赛场上的主项之一。然而我曾试探性地问过八九位曾经参加过各级太极拳比赛取得前三甚至折桂者四十二式太极拳具备哪些太极拳技术风格,他们顶多说出杨式、陈式,其他不知所云。我想,对不同流派的技术特点茫然不知,又怎么能展现各家的技术风格呢?诚然,在太极拳运动蓬勃发展日益繁荣的今天,人人都投到名家、名师门下学理练拳是有些勉为其难,但搞清楚其技术风格特点总是可以做到的,否则也就辜负了专家们为了传承、发展中华古老的太极文化而煞费苦心进行编排的初衷。所以,笔者斗胆试对这套拳各流派技术风格作些诠释,以飨拳友。

    第一段(1—10动)

    1动“右揽雀尾”。由13个分动组成,前12个分动具备了杨式轻灵稳健、和顺安舒的特点。第8分动“转体下捋”,两掌只捋到腹前就做“转体横臂”、“弓步前挤”了,而不是两掌捋到腹前再向后摆举。这个捋当然有向下牵引之意,属虚着。待对手想挣脱还没得势之际,我借势弓步前挤把对方发出去,这是实。到第13分动“丁步按掌”为吴式特点.要求按掌时要展指凸掌,只有“展指”才能有气贯指尖的感受,而“凸掌”又是与气下沉密不可分的。然而,不少人把这个分动混同于“四十八式”的左单鞭“丁步勾手”了,丢掉了“丁步掌”这个分动。

    3动“提手”。为杨式风格,右左掌上下形成合力撅敌臂,定势时垂肘微往前推送,这才符合本式的攻防含义。

    7动“撇身捶”。也是杨式风格,但“弓步撇拳”一定要以肩关节为轴,多半习者习惯以肘关节为轴,这样动作显得拘囿,降低了撇打力度。

    8动“捋挤势”。也是杨式风格,许多人挤式还能做出来,而捋式就特点不鲜明了。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捋是收脚后捋。对手的拳或掌击来,我两掌顺势黏其腕和臂,结合收脚弧形牵引,使其扑倒:若对方挣脱,我则乘机上步,双掌搭腕前挤,将其发出去。

    第二段(11—18动)

    11动“开合手”。是孙式典型动作,在转体时多用“开”、“合”与下式相连。值得注意的是“开”时宜吸气,“合”时宜呼气,多数习练者在开合时易犯憋气的毛病。

    12动“右单鞭”。也是孙式风格,它的特点是双掌转向外,如捋长竿似地向两侧分开,右腿成右侧弓步。注意两掌不可平均用力,定势时右掌为实,左掌为虚。

    14动“转身推掌”。也是孙式太极拳“迈步必跟”的风格,一定要掌握“跟步按掌”和“转体举掌”时两腿的虚实转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转体重滞的毛病。

    15动“玉女穿梭”。下肢仍为孙式“上步必跟”的腿法,定势采取了杨式的“弓步架推”的掌法。需注意的是,上架掌屈肘向左或右画平弧旋腕时,有些人错误地将腕旋到了另一侧肩头,其实“上步收掌”应收到同侧肩的上方,只有这样待“弓步架推”时才能螺旋架掌。因“跟步摆掌”与“上步收掌”已完成挂带对方手臂的着数,如果“收掌”收到肩另一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