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解读(6)
隐藏右侧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解读(6)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原谱:

    用功五志

    博学是多功夫;审问不是口问是听劲;慎思听而后留心想念;明辨生生不已;笃行如天行健。

    注解:

    用功五志为程所注,原文源于《礼记・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以坚持不懈的精神便可以达到修身之目的。程以中庸之道作为《用功五志》意味深长,一方面,体现出宋明理学儒释道之融合,另一方面,“中”指“中和”,“庸”即“平常”,“中庸”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不偏不倚,道法自然,既不过分,也无不及,这也正是太极拳应用中不丢不顶的核心体现。

    解读:

    太极拳修炼者首先要做到博学,但却要以平常的心态面对拳术功夫上身,切莫操之过急。从思想上要明确这个博学修行之路是漫长的,俗语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指这种功夫是苦修内功的。长练积柔,久柔成刚,这也是考察人们毅力的一个过程。太极前辈说过成大器者需具备“脱胎换骨的精神,万夫不当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舍此则一事无成。”太极功夫的上身并非仅是表现在行拳走架的流畅舒展,里面揉入了广博深厚的功夫内涵。首先,要经历定式,全套拳近三百的拳势,每次六个呼吸。这种练习是在近似静止状态的中去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但恰恰是经过这个过程,太极拳的标准动作根深蒂固的印入脑际,一旦将这些招式贯穿起来行拳动作舒展而自然到位,规范标准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为加深功力,还要进行太极功的练习,通过长期的练习养气筑基,气归丹田,如太极功劲功的粘黏、弹抖和搓打等练习,最终感受丹田开合与外部动作开展的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由最初的按照太极拳的动作、招势应用打击对手的招打,到中期的应用太极劲发拿打化的劲打,最终到最高阶段的应用太极气功的气打、乃至凌空劲神打。但是太极松功、太极桩功、太极劲功及太极气功的训练过程不但单调而且漫长,为求知劲、懂劲,还要经过被他人看来是枯燥的推手练习。可见,要想获得上乘功夫,非广博深学苦修磨练不可。

    审问是在对待功夫上面,要不断的自问,并探寻究竟。以太极推手为例,习练太极功夫之人,从中体悟虚实之理,全靠不断实践才可懂劲和知晓,其中听劲的本领就是在自审自问中咀嚼出来的。推手时柔化顺遂对方的劲力,不和对方顶抗,自己动作协调,还要和对方相合,让对方的劲力总是落在你的虚处。你要用自己的虚对应对方的实,自己的实对应对方的虚。这样,双方的虚实就能够和谐起来。通过推手,双方不断完成着虚实转换,往复循环的过程。双方对待时运用“听劲”,也就是说用肢体的接触、用皮肤的灵敏感审问对方,进而了解对方,然后运用化劲舍己从人,引进落空,最后把对方发出去,打倒战胜对方。

    慎思是指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会思考,而且要善于思考,只有不断探索和研究,才能更深刻地感悟出太极拳博大精深和深邃的文化内涵。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太极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