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武林门派 > 武当武术的主要特征(上)
隐藏右侧

武当武术的主要特征(上)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湖北 杨群力

    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根植于老庄哲学,在传统文化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发展,自然融汇了易学、道学、中医学、伦理学、兵法、天文、地理、养生等传统文化。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道”理为指导和规范,其文化内涵深厚,功理深博,功法精妙。主要特征如下:

    清静为基、圆柔为用、阴阳为本、养气为宗、自然为韵、丹拳合一、性命双修、整体圆融。

    一、清静为基

    (一)

    静,是自然界初始状态,一切生命的源头都是从静开始的,“人清静,合自然,可久也”,“道以静而人……”

    武当功夫以静为旨,以静为贵。由静而起,生动而练。归静而养,修炼在其中。为修炼不二法门,其修炼方式要使整个身心与宇宙融为一体。旨在宁定松静自然。“天清地静能长久,神清心静能长寿”。“人能长清静,天地悉皆归”。于人体,心静则天机活泼,身静则浩气流行。

    《老子·三十七章》中,老子认为,宇宙最高法则的道是无为的,人依循于道,故也应效法道之虚静无为。

    “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故事物的运行变化,最终都要归于“道”之虚静。“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老子·十六章》)。《吕祖百章句》曰:“无念方能静,静中气自平,静平息乃住,息住自归根,归根见本性,见性始为真。”“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十五章》)。

    庄子把“虚”称为“心斋”,以虚灵明觉的内心去体悟感应寂寥空洞的外物,这就叫“心斋”。能做到心斋,则能忘乎一切。它所要求的心灵境界、精神生活,在性质上是柔的,在功夫上是静的,在方法上是清虚无为的。

    在道家看来,动和静并不是一层次上的概念,动是对“道”的现实的直观,而静是对“道”本质的把握。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生息转化是一个真实无妄的基本事实,事物在现象层次上的迁变流转便是“动”;而“动”又非任意妄作、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不易之测,总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静”,所以动静虽然是相互依存的,但静是动的根本法则,也是动的最后归宿。故道家在动静关系上基本都是主静说。他们认为,虚静恬淡是大道的根本属性,而人道与天道是合二为一的。“静”也是道德修养的根本准则。

    一些内丹家认为,得道成仙的关键在于修心,而修心则在于主静。“大道全凭静中得”。《常清静经》倡导“清静渐入真道”。如《周易参同契》认为,“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黄庭经》主张“高拱无为魂魄安,心静神见与我言”,“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白乐何思虑”。成玄英认为,“静是长生之本,躁是死灭之源”,“静则无为,躁则有欲”,“有欲生死,无为长存”(《道德经疏》)。司马承祯认为: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师。“静则生智,动则成昏”(《坐忘论》)。故他主张去动,守静,并提出“收心离静,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坐忘论》修炼方法认为,通过修心内养而达到心静无物,万虑皆遗的境界,“重在神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