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功夫频道>格斗技击 > 散打搏击 > 对武术技击中“示形动敌,避实击虚”的论述
隐藏右侧

对武术技击中“示形动敌,避实击虚”的论述

  • 0
    关注数
  • 收藏
  • 栏目:散打搏击
  •  2014-02-07
  • 徐宇兵
  • 辽宁省中华传统武术
  • 文字版
  • 原貌版
      虚与实,这是我国古代军事辩证法中一对主要的范畴。就其含义来讲,它是力量与态势的总体反映。其显现方式多种多样,用谢国良同志的话说: “它包括构成战斗力的各种因素,如兵力的优劣、众寡、强弱、分合;部队的饥饱、劳佚、治乱、懈备;部署的积疏、坚瑕,兵势的锐钝、士气的高低、心理的勇怯、行迹的真伪、处境的安危、险易、利害等等”《孙子兵法新探》。可见,虚与实是一对对立的范畴。但是,对立仅是它们矛盾关系的一种形态,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的关系也是相互包容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把真看做实,把假看做虚。实际上,虚也是一种真实的行动。这种行动常常是以虚假的表面,掩避真实的行动。因此,它带有更多的欺骗性,如采用“示虚”“示弱”等真实的行动,可起到诱敌入围的效果。虚实相配,使敌不辨真伪,就可以陷敌于被动之中。总之,虚必须配以实,虚是以实为后盾;实必须配之以虚,才变化莫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唐太宗李世民曾对虚实有过深刻阐述。他说: “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列》。

       散打中虚与实的对立主要产生于如下七种情况:(一)是队员身体素质条件的差异;(二)是队员技术特长的不平衡;(三)是赛前准备的不平衡;(四)是战术运用的差异;(五)是环境适应能力的不平衡;(六)是队员在场上气势的差异;

    (七)是临场指挥水平的差异。这些差异或不平衡,就造成了运动员临场上的运动密度、力度、速度、强度的不平衡和运动轨迹中的“间隔”、“空隙”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如何利用这种矛盾运动采用出奇击虚的战术运用问题。散打运动员如果能较好运用避实而击虚战术,就能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古代的孙子把争取主动的地位,作为兵家制胜的关键。孙子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这段话大意是:凡是先到达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急促应战的就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能使敌人自动进入到我预定地区的,是以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区的,是制造困难阻止了它。所以,敌人休整得好,能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粮草充足的,能够使它饥饿;敌人安处不动,能设法调动他。

       孙子在这里提到的“致人而不致于人”是指导战争的一个深刻命题,是本篇论述的核心。主动权的问题是贯穿于战争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致人”就是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它可以左右全局或某些局部,具有决定自身行动的自由权。它不仅仅是调动敌人,使敌疲劳,使敌迷乱,使敌虚弱,而且包括主动攻敌之虚,攻敌要害,攻敌不备。“受致于人" 则是这种行动自由的丧失。它表现为行动受人制约,受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