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术之一,它具有技击防身和强身健体的双重作用,经络与这两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人们常可在一些武侠传记中看到某武士在打通经脉后武功大增,成为一流高手。在现实的练武过程中,我们亦已体会到经络的存在,并通过导引经络使武术技击提高。其次,从人体发生学知识看,在人体形成的早期胚胎发育中,胚胎的营养输布和代谢物的排出,全部是通过细胞间隙中的扩散完成的。此时的细胞间隙,就是最原始的经络。在胚胎发育的第三周初开始出现血管,直至第五周末淋巴系统形成,这时的组织间隙在长期的“冲刷”下,已发育成了相当固定的网络,这就是人体逐步形成的经络系统。它在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形成之后,仍然扮演着输送气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角色。可见,经络对于人体运动的重要性。同时,在经络系统与武术运动的关系中亦蕴含着一个道理,这个道理使得中国武术与西方拳术之间有着质的不同。
练武者,“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外是相辅相成兼顾结合内劲的统一体。所谓内劲,是一种人的整体力,其中包括从地面反作用到发劲点的力。内劲的产生和运用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它需要在师父的口传心授下进行长期的导引经络、节节贯通、气沉丹田等磨炼,这就是中国“功夫”的含义。经络究竟是什么?人体结构包括骨架、血肉、内脏、筋皮及水分。除此之外,还有“气”。人体从头至脚各处间隙都充满着“气”。根据科学实验证实,这种“气”实际上就是一种雾露样的“组织间隙液气”,这些“气”组成的通道就是经络。因此,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筋肉及皮肤,并沟通人身上下内外的输送通道。《黄帝内经》认为,经络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分布于体内深部的大多为经脉,而分布于人体浅表部位的则为络脉。为此,《灵枢经脉》篇载道:“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脉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是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正经有十二条,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为“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此外,还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它们都属于经脉范畴,其名称同十二正经。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洛和孙络之分。经络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体现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经络与阳阳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匮真言论》对此作了详细论述:“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如具体落实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可分。即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等。所以,《灵枢·寿夭刚柔》篇说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