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心意六合拳是祖国的瑰宝,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修身养性之道和奥妙无穷的技击防身之神用。唐万义一脉的心意六合拳为河南心意六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保守及历史原因,外人知之者甚少。
唐氏心意六合拳是由清季河南开封朱仙镇著名武术大师唐万义先生(约生于嘉庆初年1797,民国2年1913归真)所创。先生自幼随父亲“八大枪手”之一的唐大用枪师习练家传枪法。后随父迁邓州市穰东镇清真寺,跟父亲的同事李祯、刘万仪两位心意六合拳明师习艺,尽承两位大师拳学衣钵,枪臻佳境,有威震中原的“中原第一枪”之称。唐万义为了提高拳学技术,对李刘二师所授拳法做了大量系统的整理,并把家传枪法马步架(古代战场上人半骑在马背上,两脚踏蹬,游动而不得发力,必须以腰为主宰,故发力要腰),改为用枪时力从足发,以足催身,以身催臂,臂催手,手催枪,合四肢,身头枪为一体的前脚踩,后脚蹬,力从足发,势猛力雄而灵活多变的小架,又称猴架。正如清吴殳《手臂录》日:“其时枪之胜负,全在足之迟速,硬枪妙在进,进则杀,软枪妙在退,退则活,足不如风,不能进退,是竿子之用全在足也。”故唐万义一脉的心意六合拳法中有李祯的拳法,又有洛阳刘万仪的拳法,最为精妙的是先生把家传枪法的真髓“圈枪为.母”融人到拳法中。亦即《手臂录》中所言:“而有元妙变隐微难见,以神其用者,乃在于圈。”使心意六合拳自山西神枪姬龙峰祖师以枪法化拳法之后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创新。故唐万义一脉心意拳法中有李祯拳法,又有洛阳刘万仪拳法,而且每一出手必含扎大枪“圈枪为母”的底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唐万义一脉心意六合拳。
唐万义先生艺成后以教徒保镖为主,在南阳地区一带教徒甚多。能承其技艺,学艺有成者有南阳石桥镇人刘二教师、刘三教师、周得文、王子范,南阳田店人王振铎,南阳黄合岗乡陈寨人陈世卿;邓州海玉水、马风贵、陈大忠、马黑子、马武源、马永治、马蛟、马奎、马兴、马龙、马虎、马彪,穰东人李光顺、李修成、闻青魁,以及邓州市张村人陈大博、陈大忠、陈大计;河南镇平县礼拜寺人答佐栋,镇平县人姬老实,镇平县姬林人姬朝祯阿訇;内乡县人姬占标、姬占勇.等兄弟七人及其子“一杆枪名扬九州”的唐九洲(1857-1910)等,是为唐氏心意六合拳第二世。姬老实传姬全兴,姬全兴传姬葆者、姬光禄(1911—2003),是为镇平县一脉。姬占标兄弟七人传内乡县一脉。唐九洲传周化真、丁得荣,周得文传周怀举、孙春元(1844~1933)、马建章、徐四喜等人(三世)。孙春元传孙云堂(孙科)(1900—1972)、刘洪军(1919—2004)、买全义、丁长汉(1913—1988)、吕风朝、张永富(1874—1964)等人(四世)。孙云堂传杨占学,张永富传张秀志(1933~2004),丁长汉传丁功和(1945~2000)、吕宏扬(1933一)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