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上下相隨人難進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练拳与“用进废退”
隐藏右侧

练拳与“用进废退”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我随赵幼斌老师学练杨式太极拳约四五年了。“用进废退”是我学习杨式太极拳之后的一点点心得。

      首先,身体某些部位的“用进废退”。

      例如:1、肩窝的打开和拉伸。这是我在运动中所没有做过的。杨式太极拳强调,在每一式中,都要求做到“沉肩坠肘”,特别诸如“伸臂”、“翻肘”、“举臂”的动作。具体的做法就是,在练拳中有意识地使肩井穴松沉下降。要达到这种要求,就必须把双肩的肩窝拉伸开来。平时,我们在劳动和其它运动中,一般是用不到这个部位的,所以我从来没有对它进行过任何活动的训练。尽管现在练拳中我还不能做的很好,但我已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的肩窝逐日一点点地拉开,慢慢就有了松沉的感觉。

      2、腰部与髋部的同步转动。走路、跳舞、游泳……一般没有强调在头身正直的同时,较大幅度(或小幅度)地同步转动腰部和髋部。杨式太极拳中,凡是转腰,就要同步转髋,当然包括头部。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第三式“揽雀尾”中的“左拥”。我体会只转腰而不动髋,其结果不但没有“整劲”,且易因两个部分不够协调而扭劲致伤。

      3、髋根的打开。我理解足指对髋底内部的肌腱进行拉伸与收缩的训练。如果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把这个部位的功能开发出来,那么老师平日所强调的裆部圆撑,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目前,虽然我在这一点上做的也不很理想,但已有了下盘稳固的感觉,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假以时日,有意识训练,终会自如完成。

      4、其它诸如手展开时五指松舒与掌心微凹相同时、推掌时与命门的凸出相同时、伸臂绵长劲力时与尾间下沉相同时等等这些前后上下对拉的关系,经过学习训练都有进步,也有了身体内外豁然贯通的感觉。假如没有学习杨式太极拳,我不可能开发这些部位的功能,也就不能因此受益。

      其次,身体某些无形的功能同样是“用进废退”。

      例如:1、入静。如何人静对我来说是难题。为此我曾在每天的练拳之初,就一门心思地回想书中的阐述、光盘的示范与老师的指导,以及自己应该如何模仿。这样,以为精神集中就入静了,可是后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被认为“凶意念太重动作僵滞”。于是只能放弃先前做法,跟着老师的动作反复练习,有时甚至练的昏昏欲睡。老师说:“好,放松了。”但我感觉仍没有真正的人静,后来索性不再考虑它。

      事物发展往往是无心插柳,却会收获柳林。因为“无心”,一天天地练下去,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动作放松了,神思也静下来了,琢磨许久的结果竟然是“静”。这“静”,不是我做出来的,实在是久久练拳把它蕴化出来的。过去,我的理念是先入静,再练拳。事实上,你不经过假以时日的思维与盘架的磨合过程,除掉与太极拳内涵无关的意念与杂念,就根本不可能人静。所以,我切实体会到,人静是一种功夫,是一种能力。只有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训练,也就是经过“用进废退”的训练,才能调整到自我精神最佳的状态。

      2、找到“呼吸自然”的方法,并且做到这一点,也是受益于老师所强调的“无意于呼吸,自然有呼吸”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