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全身的总虚实在于腰隙的转换
太极拳虽然强调处处要分清虚实,但总得有个主次。究竟以哪一部位的虚实为主,来统摄全身上下前后左右各部的虚实呢?在古典太极拳论中是可以找出这个关键性的答案的。《十三势行工歌诀》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武禹襄说:“主宰于腰”。李亦畲说:“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外面”。陈鑫说:“腰为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这些都清楚地指出,全身各部分清虚实的关键在于“腰隙”。有些拳书把“腰隙”改作“腰际”或“腰间”,这是不对的。“腰隙”俗称“腰眼”,即左右两肾,中医把肾称作“性命之源”,“真气之所从出”,认为“肾壮则精足气充”。太极拳家陈鑫说:“中气何归?归于两肾”。郝月如在遗著里阐发了腰隙转换虚实的练法,并说全身的总虚实在腰,其次在胸。他说:“转换者,步随身换,命意源头,在腰眼之间;向左转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向右转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此即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者是也。”
腰隙管着两腿,步法的转换,是由腰隙的内动来支配的。腰隙落实的一边,下边的腿也就落实,另一边的虚腿也就迈步轻灵。虚腿并须与含胸有相吸相系之势,虚腿才不致偏浮,所以李亦畲说:“下于两腿相随。”但是腰隙转换的枢纽何在呢?在陈鑫的著作里指出在于命门。他说:“诀窍以两腰之中,两肾之间命门,为上下体之管键枢纽”。在佚名氏的《太极平准腰顶解》歌诀中:“车轮两命门,一纛摇又转”,形象地说出了腰部在脊柱命门穴支配下两肾如车轮般的转换(不过,它是把腰隙称作命门)。凡手腿前去时,命门穴微往后撑,腰劲往下松沉,故久练太极拳者,带脉(腰部周围一圈)极为充实。
胸的虚实转换是:锁骨往下松沉,用意来固定它,胸微内含,逢腰隙下抽落实的一面时,上边的胸肌随着弧形松沉,外往前合(武禹襄《身法十要》内称作“护肫”)。这样,随着腰隙的转换,左右胸肌也就分清了虚实。
腰隙和胸肌的分清虚实,仍然要贯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原则,虚的一面,有腾挪之意,不使偏浮;实的一面,以意贯注,不使偏沉。胸的虚实管着两手,锁骨固定,左右胸肌交替虚实(这是内部的折迭),就能支配两手的虚实变换(两手的变换虚实也称作“折迭”,也是由内动来支配的)。不过在拳势之中大都是右胸肌实时左手为实,左胸肌实时右手为实,与腰隙和腿的关系有所区别。
开合虚实与呼吸的自然结合
练太极拳和推手一样,合和虚是蓄、吸,开和实是发、呼。开合虚实的动作要自然地与呼吸结合起来。一开一合就是一呼一吸,一呼一吸称作一息或一气。
开合虚实与呼吸要自然结合。合、蓄是吸,在做“合”的动作(如屈、退、仰、起等动作)时,应当吸气;从虚上讲,就是由实逐渐变为虚时,也应当吸气。开、实是呼,在做开的动作(如伸、进、俯、落等动作)时,应当吸气;从实上讲,就是由虚逐渐变为实时,也应该呼气。至于开合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