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看了《武当》06年12期徐培良先生《怎样练好形意拳》的文章(下简称《李文》)后,我觉得文章整体上很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引用形意拳谱时,出现了一些错误和欠缺。在这里我提几点补充意见,供李先生和形意拳爱好者参考。
一、关于“七字二十一”法
1、《李文》所列“七字二十一法”中,缺了一字,写白了一字。所谓“七字”,一般拳谱均为八字,名称为“周身大用八字诀”,简称为“八字诀”。每字有三法,共二十四法,除《李文》所列“七字二十一法”外,还有一个“敏”字(也有拳谱写为“毒”),即心敏、手敏、眼敏。少了一字,也就少了三法。所以应是八字二十四法,不是七字二十一法。
写白了的字是“停”。我见到的拳谱中均为“挺”字,即“项挺”、“腰挺”、“腿挺”。“停”字讲不通。比如原文中“脖项要停有坚相”,一般拳谱为“项挺则神气贯顶”,项挺可使“百会朝天”,达到“头顶悬”,神气也就可以贯顶了。也就像《李文》所说有了“坚相”,且“身法要停”,“腿膝下停”都讲不通。所以从道理上讲也是“挺”,而不是“停”。
还有那个“月”字,一般拳谱均写为“曲”。虽然“月”和“曲”有近似的概念。但我认为“曲”字更合题意。
2、“二十一”法中目的(功效)不明,也有错误。
“二十一法”每一法中,都有一个目的,一字三法中,目的不尽相同,《李文》却只用一个字去概括。七字二十一法只用了七个字——力、精、妙、行、灵、劲、法,比如“三抱”中,丹田气抱,目的是“气不外散”;胆量(心中)抱身,目的是“临变不乱”;两肘抱肋,目的是“左右肘安”。三抱的三个目的各不相同,《李文》却说“明了三抱多一行”,一个行字不仅说明不了问题,也和三抱没十么关系。顺便说一下,《李文》在“抱”字中的“胳膊回抱稍停”这句话让人看不出来是什么意思,在一般拳谱中,这句话是“两肘抱肘,左右肋安”,头一句就是形意拳中“肘不离肋”的要求,这样做就护了肋,达到了“左右肋安”的目的。所以《李丈》中的“胳膊四抱稍停”应是“两肘抱肋”。还有《李文》中的“身法要停分四面”,除了“停”字应为“挺”字外,一般拳谱均指的是“腰脊”不是“身法”,是“腰脊要挺,四梢一统”。腰一动,四梢(双手、双脚)一齐动,而身法却是不能停的。
关于“八字诀”,各派的记载虽繁简不同,但基本内容和精神大致一样,唯和《李文》有一些区别。
现将一般拳谱所载的“八字法”列后,供大家研究参考。
1、三顶:头向上顶,有浩气冲天之容(头为一身之主,上顶则后三关易通,肾气因之上达泥丸,以养性);手掌向外顶,有虎豹推山之形(则气贯周身,力达四肢);舌尖上顶,有吼狮吞象之情(能导上升之气,下行归入丹田,以固命)。
2、三扣:两肩要扣,则气力到肘,手背足背要扣,掌扣则气力到手,足扣则周身力厚;牙齿扣,则筋骨紧缩。
3、三圆:脊背圆,则气力催身,前胸圆,则两肱力全;虎口圆,则掌指力坚。
4、三敏(毒):心要敏,如怒狸扑鼠;眼敏,如饥鹰觑兔;手敏,如扑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