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在大成拳中,站桩、试力、走摩擦步和发力,既是重要的基础功法,又是高级劲力的有效途径。站桩可培养锻炼内劲,试力可使站桩所具有的功感力量向空间延伸,步法训练可使定态定式的力量得以“活化”,发力的目的是为了使聚集的内在功力得以瞬间爆发。在打得准的前提下,只有爆发力十足,才能给对手以致命的打击。技击时,若能将高效能的劲力形式用于放人,对方必跌于丈外;若用于击人,其穿透效果定然威力无穷。
一、站桩法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强调:要知拳真髓,首从站桩起。此法包括养生桩和技击桩。养生桩既是修身养性、祛病延年之法,又是技击桩的前奏桩法。养生桩的桩法为浑元桩,其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内气”,其原则要求是“舒适自然”。技击桩为技击而设计,其重要桩法是矛盾桩。站矛盾桩时,两脚为丁八式,两臂在身前呈稍斜状的椭圆环抱状,后手似矛,前手若盾,后手略低于前手,前手稍高于肩部。
矛盾桩的关键在于裹胯。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有鞭打原理之说,即人体的很多运动均符合鞭子击打原理。鞭子击打的动力要靠鞭根的传动才能得以实现。人体的胯部如同鞭根,躯干及臂部好似鞭体,而手部则为鞭梢。通过裹胯训练,既可使胯部肌群的收缩性得以锻炼,又可使其韧性得以强化。由于胯部的肌群丰厚,因此,胯部产生的动能亦为强大,当它把这种强大的动力通过鞭体传递手部时,则可使质量较小的手部获得较大的加速度而产生威力无穷的动力。比如一颗小小的弹头,只有获得枪膛给予它的动力后,才会产生骤然的加速度而显示出极强的穿透性。
矛盾桩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内劲”。所谓“内劲”,则是不显于体表的、存在于体内的、随时能自然而然应运而生的劲力。例如一段线路,导体中是否有电,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安装灯泡试一下才能知道。“内劲”从外表上看好似松柔无力,当它作用于人体时,若使之以发放力的形式出现,必使对方跌于丈外,若使之以穿透力击打对方,必伤及对方内脏。
矛盾桩的原则要求是“肌松力掤”。其中“肌松”是前提,“力掤”是效果。身体的放松,会使肌肉得以温养,并逐渐趋于有序化,最终达到相互通连的整体性。如此就会产生内在劲力的松沉感和重力感。放松的最终结果是“力掤”,这是内家拳法获取劲力的必然途径。实质上,内家拳法所讲的“掤”,就是肢体在技击中特有的支撑形式。当整体有了很强的掤撑效应后,自身的稳固性必然得以加强;当肢体的掤劲强化后,既可增加腕臂的阻截作用,又可提高拳、掌的打击力度。为了有效地体验“肌松力掤”,可进行相关的意念诱导。在放松的前提下,可意想有外力或推或拉或砸或挑我之两臂,而我则推之不动,拉之不开,砸之不落,挑之不起。如此体验时,意念万勿过重,务必做到似有似无,若即若离。其原因是人在处于入静状态时,如果给大脑输入弱信号,就会使大脑产生强的应答效应,如果意念过重,则产生的是弱效果。由于“肌松力掤”是对立与统一的两个方面,刚开始训练时,很难做到不用力而又有力。往往是肢体放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