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太极拳训练理念及方法
隐藏右侧

太极拳训练理念及方法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自1956年第一套24式简化太极拳问世以来,全球习练太极拳者已超过1亿多人。如今太极拳成为我国大众体育参与人数最多的一个项目。俗话说:“十年太极不出门”,果真“十年的太极都不能出师”?答案是否定的。当今武术的功用已不再停留于“保家卫国,锄强扶弱”的功用;更多的倾向于对美、对科学、对健康、对内涵文化的追求。

    太极拳流派众多,但现今按照运动形式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普及推广太极拳,主要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人员一同创编,包含有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88式太极拳,创编此类太极拳的目的是为了响应当年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口号,同时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类是传统太极拳,主要是由各流派掌门人的姓氏作为该拳的名称,如陈、杨、孙、吴、武,此类太极拳重视武术本质属性技击的体现,进而达到自卫强身的目的;三类是竞技太极拳,武术体育化的同时也注定了其向竞技化的演变,竞技太极拳是依据武术竞赛规则的评分标准,融入腾空跳跃等高、难、美、新的动作,同时展现出太极拳的柔美和韵味的一种现代竞技武术项目。如42式太极拳、陈氏竞技太极拳、杨氏竞技太极拳等。

    一、太极拳训练理念

    训练理念是人们对于运动本质及其影响运动训练多种因素的理解,是对及其复杂的训练过程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训练理念也可以被理解为训练的“世界观”或训练的“指导思想”,它从宏观上把握训练的方向,在总体上控制训练的过程。不管何类、何派太极拳其训练理念都必须遵循下面几点的要求,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反证理论依次往复,从而达到“阶及神明”之境。

    1.用意不用力。太极拳的训练注重的是一种思维意识的培养,拳论云:“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通焉”,凡用力者皆非太极也。太极拳的训练与其长拳、南拳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力度并非用眼所能观之,常规力体现在两两对抗接手之处;而太极拳的力可以称为劲,劲则体现在动作的运动过程之中,动作到点后才显现出力,劲不贯穿则力不通畅,为此我们在训练理念中,应该强调练习者不应过分凸显力,而应在练习之出体会力的过程即劲;如何让劲体现在动作过程之中呢?这就需要练习者“用意引动”,培养“凡动始,意先行”的理念。

    2.动中求静。何为动?何为静?从起势开始到收势整个过程都为动,静体现在哪里呢?动静结合看似矛盾的两个概念,其实贯穿于整个太极拳之中。太极拳讲究动中求静、松静自然,如何才能静呢?只有做到松紧自然才能让身体更加的松静。松是太极之门,明白松紧,人的肢体感觉就更加灵敏,可用意去引动肌体的伸缩,这样呼吸的配合也就更加的自然,就避免了“呼吸四相”的出现,这样才能在运动之中方显静相之美。

    3.内外相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为太极拳的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腕与足合”为太极拳的外三合,内外相合在表层形式上可理解为上述内容。拳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内外实则是阴阳的体现,也就是阴阳相合。以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