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形意拳三体式,初期仍沿用戴氏心意拳的步型----虎步。拳势为两脚尖均朝前。前弓后绷,后脚跟与背部成一斜柱形。后来改用为“屈膝侧身,前弓后撑,前手平伸,后手护心”的半马步,定名为三体式,又称三才式。
三才者“天有三才日、月、星,地有三才水、火、风,人有三才精、气、神”。三体者,乃天、地、人,上、中、下,人体之头、手、足也。更重要的是要贯注于人体的“固”(人体的五脏六腑,皮、肉:筋、骨),“液”(人体内的液体,津、精、血液、淋巴液等),“气”(人体内的真气),它们不但是人们籍以生存的载体,气、液、固在体内的流动运行,相互生克变化,也是人们进行新陈代谢,运动等生理活动的能量和动力的源泉。
三体式的练法和拳势,我归纳成几句口诀:
半侧身沉,迈步屈蹲,前后脚距,小腿为准,前腿屈弓,后腿屈撑,前四后六,虚实分明,前臂稍曲,搨腕平伸,后手按意,护腹护心,指分掌凹,趾扣拧踵,沉肩垂肘,实腹含胸,架势高低,循势依人,意气劲力,桩中勤寻。
形意拳的套路,起势攻势均为三体式,形意拳的母拳是五行拳的劈拳,劈拳的拳势,劲力贯注于形意拳体用的全部过程,而劈拳的基本拳势乃三体式,三体式比较集中地包含和体现了形意拳的原理,习练要领和特点,所以有“形意拳方法出于三体”之说。练三体式周身气血贯通,内固外坚,达到根深体坚的功底,所以三体式必须认真刻苦持之以恒的毕生习练,不能丝毫懈怠,轻视,须知练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练习三体式,乃至形意拳套路,不但外形求其相似,更要带着意念练,要研求其劲节和内意。
1.头:头正颈直,百会虚顶,勿前低后仰,左歪右斜。
2.表情自然,神不外溢,意不外露,外示安然,不露神色,舌抵上腭,牙齿轻叩。
3.两肩宜松,宜平,宜扣,宜沉。
4.肘:垂肘、合肘。“肘不离肋”,但切勿紧贴,以免压迫胸腔,影响呼吸和气血畅通,适当悬肘空腋,两肘护肋。
5.前臂曲中求直,过曲不及,过直不力,后手护心,有下按之意。
6.提肛搨腰,实腹畅胸。
7.前足直前,斜则皆病,前足足尖像犁头,犁头歪了地是犁不直的,后脚外摆不超过四十五度。裹裆合膝,大腿里根内收。
8.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足尖在一个直立平面上。
9.心意气力,周身内外相合。
三体式有左、右、顺、拗之别,左手左足在前,为左顺三体式,右手右足在前,为右顺三体式,左手右足在前,为左拗三体式,右手左足在前,为右拗三体式。三体式以左顺三体式为主,但四种三体式可互换习练。
三体式尚有高架、中架、低架之分。高架两脚距离较近,后腿弯曲角度较大,重心较高,偏后,约在后脚尖前,高架三体式适于老年体弱者习练,又固步法较可灵活,也可用于技击。但不禁冲撞,重心不稳,也不利于练习长功。低架两脚距离较远,后腿弯曲角度较小,重心偏低,居中,便于中青年练桩长功,下盘也较稳定,但又局限于重心偏低,有双重之弊,既不禁下压,步法也不能灵活变化。中架桩式,两脚距离,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