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西方圣人――达摩传下易筋、洗髓二经,习之以强壮人的身体,还其人的初生本来面目。南宋时武穆王岳飞扩充二经之义,作为三经:易骨、易筋、洗髓。又将三经制成拳术,发明此经道理之用。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臭,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全体,方有神化不测之妙用。
内家拳入门第一阶段称为“易骨”,拳经云:“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状似泰山”。学习内家拳者,首先要通过站内功桩把浑身散乱之气收聚于丹田和而不流,再通过炼气行拳逐渐达到浑身内外内气鼓荡、充涨,此时练功者会感到自己像打足气的皮球、不怕外力打击,随着内功不断积累皮球感逐渐升化为木球、石球、铁球。此时练功者会真正感觉到自己骨体坚如铁石,形势气质、威严状似泰山,精神有无坚不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势。此时“易骨”第一步内功已练成;拳经云:“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拳中明劲之功尽,易骨之劲全,练精化气之功亦毕矣”。练功者再按规矩行拳、攻防的练习,此类拳手实战对抗时浑身躯干(除头脸、喉阴部外)不怕对手拳脚攻击可谓是“金钟罩、铁布衫”,在攻击对手时多是长直、阳刚之整劲,可硬打硬进,这种劲易伤人的外躯壳皮肉骨(称为明劲叫气打),进招变招时痕迹清晰有间断。当习拳者跨过了“易骨”阶段后拳者已进入明劲(身上拙劲已退了有四成)、炼精化气小学功夫、小成(小乘)阶段。此类拳手行走于社会人群中将少有对手了。
内功第二阶段、“易筋”阶段(又称为腾膜)、拳经云:“易筋”、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筋长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达摩易筋经:谈到“易筋――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这里所说的“筋”是指连接包裹人体四肢百骸、紧贴骨面的肌腱层。“膜”是指人体周身骨骼骨架所包贴之物。气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膜张、能起内张、则膜于筋齐坚固也。此膜人多不识、筋是联络人体四肢百骸,膜则包贴人之骸骨,人若通过炼气、使真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此是“易筋”第二步内功已成:此类拳者操起拳来刚猛之力将逐渐的消失(神光内敛)、外形的动作也随之逐渐变的缓慢松柔,在此阶段拳者注重“神意”内在的练习,就是以意当先形随意转、要求拳者有丰富的想象力、理解力、知识面宽泛、当拳者闯过此关后即进入暗劲(身上拙劲已退了七成)、炼气化神大学功夫了(中乘)阶段。此类拳者少之甚少、在常人眼里被称之为“高人”。他们外表较之前者(拳者)普通了很多、练起拳来慢悠悠软绵绵“不太像”拳者,一旦与人交起手来、其劲外表看似柔弱,往往败敌于无形之中(暗劲称做意打、伤人五脏)、令对手摸不着头脑、有“神奇效”应,也就如拳经说:“打人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又称之为“出手不见手”了。
内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