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八极拳手型
八极拳的手型大致可分成静态手型和运动手型两种,其静态手型主要有掌、拳、勾三种。
掌五指自然分开,掌、指微屈向前,静态时,掌心空虚内收;动态触物时,意、气、力合一外凸,掌型呈荷叶状,八极拳门称之为“荷叶掌”。(图1-1)
拳 四指屈卷松握,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节处。(图1-2)
勾 屈腕垂指,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肚结合部,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图1-3)
八极拳除以上介绍的三种基本手型外,运动中还有八种变化手型,吴秀峰先生总结为:锤(图1-4)、瓦(图1-5)、斧(图1-6)、杆(图1-7)、刺(图1-8)、叉(图1-9)、锛(图1-10)、镰(图1-11)。”其实,八极拳的手型本无固定模式,要随机应变,手型变化必须结合于实用,不能由于教条而贻误战机。
八极拳步型
八极拳的步型分马步、弓步、虚步、仆步和歇步,运动变化中大致还可分为十六大步型。八极拳的步型以马步为基础,其他各种步型都是马步的派生与变化。它与八极拳手型要求的思想基本一致,只要马步的基础打牢了,其他步型会迎刃而解。
1、马步(图2-1)
八极拳的马步与其他拳种的马步在动作要求上略有不同。要求两足平行叉开时,脚尖稍内扣,两个涌泉穴的距离在两脚半至三脚之间。身体屈蹲时,会阴穴与涌泉穴的直线距离呈等边三角形。十趾抓地,两脚掌外撑悬“涌泉”,如趟泥状,双膝外扣内撑,“会阴”与“丹田”“肾俞”穴相抱,“百会”与“会阴”“涌泉”三穴平行垂直于地面。
2、弓步(图2-2)
弓步与马步两脚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身体略向前俯,弓屈一腿的膝盖顶端与脚尖平行垂直于地面,另外一腿蹬直,全脚掌踏地,高度与马步基本相同。弓步又分正弓步、侧弓步、左弓步和右弓步四种形式。
3、虚步(图2-3)
八极拳的虚步有着自己的特色,讲究3:7分力,双脚踏地。虚步两脚之间的距离略小于马步与弓步,松胯夹裆,与马步同高。分左虚步、右虚步两种形式。
八极拳的仆步与其他拳种基本相同,不作详细介绍。
5、歇步
八极拳的歇步与马步同高,后歇一腿放松,且自然弯曲。
八极拳除以上介绍的几种步型外,运动中还有许多变化着的步型,如四六步、三七步、跟提步、盘提步、翻蹄步、独立步、跪膝步、并步、闯步等,八极门称之为“十六大步”,而这些步型都是以上几种步型的运动变化。
任何一种武术,只要谈起手法与步法,就脱离不了身法,因为手法、步法与身体构成了人在运动状态中的有机整体,少了哪一部分都显得不完整。古人讲“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九宫”思维空间,而人起决定作用,其他事物都随着人的存在而被认识、利用了发展。“天、地、人”,又被称为“三才象”,要求在运动过程中人必须“知天时,识地利、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