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编者按:近代八极拳人梦寐以求的一代“神枪”李书文主持编写的《八极拳谱》,经过了千呼万唤,终于出世了。此“拳谱”究竟有何“秘要”,“六大开”难道是“乾坤大挪移”?不然,他李书文怎么就能“调教”出走进中南海的八极骁将李健梧,还有台湾号称“大内八极总帅”的刘云樵,以及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保镖霍殿阁三位绝顶高手来呢?李书文对八极拳的贡献,是不是空前绝后?
尚请读者诸君注意本刊动向,《精武》将陆续刊发此谱中的拳理功法,甚至也将具有神秘色彩的“六大开”全盘端出,看看“神枪”是怎么说的。
最后还说一句:此《八极拳谱》是李书文嫡孙李志成先生提供的。
“神枪”李书文《八极拳谱》析义
为推进八极拳理论研究和科学教学,使八极拳这一武术精华保持其传统面貌与科学的技术含量,从而使之得到良性、健康发展,现将“神枪李书文”前辈当年组织编写的《八极拳谱》中有关历史及理论、功理、功法等方面的内容分设若干部分,向诸多国内外爱好八极拳者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目的是让八极学子共同对八极拳诸多史料中所阐述的历史、拳论,演练及技术实用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对比分析与研究,还世人一个八极拳历史的真实性、理论的科学性、技术的纯朴性,将蒙尘的八极拳再现于阳光之下,展示其历史风貌与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众说纷纭的八极拳源流
多年来,诸多国内外武术研究者,就八极拳的源流进行了艰辛的考证、探讨与研究。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各级主管部门、众多的八极拳研究会及一些名家编撰出版的有关八极拳的书籍不下十几种,相关的文章也发表了不少。然而,八极拳的源流问题仍然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依据明代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说,其中戚氏在介绍当时名拳家、名拳法和腿技等内容时提到:“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虽各有所取,然传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依据此说,有的研究者推论“巴子拳棍”即是现在的八极拳之前身。
已故台湾武术家刘云樵先生曾在所著《中国武术资料集刊》的《八极拳述要》中写道:“八极拳古称‘巴子拳’”。这是最典型的例子。而且,刘先生还解释说,“巴子拳”。这个名称是由“钯子拳”变来的。钯子是农具的一种,是附有几个铁爪的锄镐。这个拳采用的拳型独特,与钯子的铁爪相似,故名为“钯子拳”由于“钯子”或“巴子”这个名称不够文雅,所以,其门派中的文人就把拳名改为“八极拳”。
其二,清初时,河南境内有一岳山寺(博爱县境内),寺内和尚张岳山创八极拳,属少林外家拳法之流派,后传授给山东海丰庄科村的吴钟,承传至今。
其三,八极拳原属武当派内家拳法,是武当道士根据前人武技所创,以后演变形成了八极门。
以上三种说法,对八极拳创于何代、何地,何人所创,无有说服力的史料证实,更不见著承。可见此三种说法只是任意传闻、猜测,进而臆断,不足征信。
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些研究者依据的史料主要有两种:一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编著的《沧县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