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三武
(接上期)
七、直立
直立,僵直而立、全无戒备之谓也。
支撑物体的底基称为底盘,在物理学上称为“底面积”。例如钟座就是钟的底盘。行拳站桩,二脚外缘的连线范围以内的面积,就构成了人体的底盘。
在行拳站桩及竞技运动中,如人体的重垂线能保持在底盘范围内,那么人体就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反之,如重垂线超出底盘,在没有依托的情况下,又无法依靠桩步、腾空、步随身换等技术使之重新纳入底盘,人体就会发生倾跌现象。
在拳术运动中,拳家会通过坐腰落胯、圆裆敛臀等措施,也就是通过蹲坐姿势,保持两脚齐整踏实,端正身法,虚胸实腹,取得支撑八面、稳固厚重的底盘。一般来说,直立的底盘较小,重心较高,其稳定性较差。反之,两脚距离越大,其底盘就越大,重心越低,其稳定性相对也越好。但是,人是两足的灵物,不管你怎么大步站立,底盘总有窄的一面,而且步距愈大,步随身换相对也愈困难。于是,在实际的拳术及竞技运动中,既要把敌方的重垂线击出底盘,又要使自己的重心相对稳定,就成了拳术及竞技运动中的深邃学问了。
我们试比较直立与最大步距之间的优缺点。
直立状态,底盘小,重垂线易偏离底盘;重心高,相对稳定性差。但重心高,如跌仆,则倒地所需时间长.如步法身法灵活,则便于补救。但劲力难以起脚跟,失却根本。
最大步距状态,底盘大,重垂线不易偏离底盘;重心低,相对稳定性较好。但步距大,步法迟涩不灵。重心低,如跌仆,则倒地所需时间短,加上步涩,难以补救。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拳家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直立和最大步距状态之间寻找、调整最适合自己的最佳步距,在取得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灵活性。以确保稳定与灵活的统一,取得支撑八面、稳如泰山的底盘。经过大量的实践,拳家们在调整、选取最佳的步距后,再采用“四六步”或“三七步”较符合上述原则;而直立步,尤其是僵直而立、全无戒备的状态则为最差状态。拳谚说: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所以内家拳力戒直立。
八、软腿
软腿,软裆萎膝、叠步过劲、足膝偏撇、掀脚拔跟之谓也。
裆部即会阴部。站桩行拳,裆要圆而虚,要裹裆、吊裆,不可夹裆(尖裆)、平裆。它的原理与拱型桥洞建筑是相似的,这是因为拱型的抗压承重能力大于尖形及水平形。两胯根撑并,两膝呈微向里扣之意,裆自然能圆。会阴处虚虚上提,不使其有下荡之意,裆自然能虚。裆的虚圆,使胯骨的骨节撑开;胯骨节周围的韧带极紧,必须撑开撑圆至足,以增加其伸缩旋转的灵活性和扩大其活动的幅度,使下盘轻灵而旋转无滞,并加强腿部的弹性和弓劲。而软裆,即表现在演练仆步、弓步、马步等步法时,裆部全部下落,软弱无力地贴近地面,似同瘫痪。这样不但起身费劲,而且遇到敌方进逼,就会瘫倒在地。
所谓萎膝,也叫“软腿”,主要表现在做弓箭步时,后腿膝部向下弯曲。所谓弓箭步,顾名思义,是“前腿如弓,后腿如箭”的意思。技术要求为前腿弓,后腿蹬,因而也有人称之为弓蹬步,其后腿膝关节必须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