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我们在《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隋唐演义》等古典小说中,时常可见对“回马枪”的描述:两员战将相互搏杀,一方不敌另一方,转身逃跑,胜者穷追不舍,眼见迫近,败者突然回马一枪,刺中追者咽喉(示范见图1),反败为胜。这种败很难说是真败还是假败,但不管是真是假,对手的败相常常能使胜者得意忘形,疏于防备,正所谓“骄兵必败”,因而“回马枪”就成了古代战场上以弱胜强的法宝。
如果我们善于变通,把“回马枪”运用到实战格斗中也能收到奇效。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被一个大男孩追打。眼见快被追上,我又急又怕,危急中我突然想起了少林禅宗拳中的回身炮。大男孩刚伸手准备抓,我猛一回身,用左拳挡开他的手,同时抡圆了右拳砸了下去,大男孩冲得很快,鼻子狠狠,地撞到了我的拳头(示范见图2),再了不起的鼻子也没有拳头硬呀,他被我砸得鼻血横飞,不得不认输。
“回马枪”在现代拳击运动中也不乏出奇制胜的战例。
十多年前,美国最重量级拳王霍姆斯左右手重拳力达千斤,号称“常胜将军”。然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名天下无敌的拳王却败在当时初出茅庐的泰森手下。其实,比赛一开始泰森就明显处于下风。几个回合后,霍姆斯一记重拳打得泰森身体有些晃动。泰森此时心生一计,有意装出被打蒙了的样子,霍姆斯不知是计,就想趁势以一记毁灭性的重拳结束战斗。不料,霍姆斯直拳打出去的同时,泰森竟迎上去,头一偏,对方的直拳擦耳而过,与此同时,泰森倾全力以右侧勾拳从对方手臂外侧绕向前击出(示范见图3)。可怜霍姆斯迅猛前冲的头撞上了泰森最重的一拳,一代拳王就这样倒下了。这一战,泰森利用败相麻痹对手,诱敌深入,这正暗合了“回马枪”的精髓。
在我国首届散打王争霸赛中,也有一场运用“回马枪”转败为胜的经典战例。那场比赛是老将李明迎战新手郑裕蒿。郑裕蒿显然不是李明的对手,好几次被打得转身蒙头。谁知第二回合,却出现了戏剧性变化。郑裕蒿在李明的猛攻下连连后退,李明急冲向前想尽快结束战斗,郑裕蒿转身好像想逃避,李明趁势追击,哪知郑裕蒿竟在转身的一刹那,腾空一记旋风腿击中李明头部(示范见图4)。李明的头因为是猛烈撞向郑裕蒿拼尽全力踢来的一脚,所以被当场踢昏。这二腿使转败为胜的郑裕蒿一举成名。
以上这些战例生动地说明了“回马枪”在各种搏击中确有以弱胜强的神奇效用。话又说回来,“回马枪”尽管厉害,但也极难掌握。难在对距离、速度和时间的把握上,既要在佯败中不露破绽,以能诱敌,更重要的是要能分毫不差地重击对手在进攻中暴露出来的要害。“回马枪”一旦运用不当反而会送上门去挨打。所以,要想用好“回马枪”,平时就要在转身摆拳、劈拳、勾拳、转身后摆腿等重拳重腿上狠下工夫,加强全身上下的协调性训练,充分运用转身的惯性增强打击力。练习时,打击意识必须明确,一定要打准对手的要害部位(下颌、鼻子、心窝等),通过对自己所练的—套“回马枪”动作的反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