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棍古代兵器,武术长器械之一。又称“殳”、“棒”、“杵”、“轮”等。棍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防卫器具,列为五兵之一。《诗·卫风·伯令》载:“伯也投殳为王前驱。”宋代《武经总要》中也提到:“取坚木为之,长四、五尺,异名有四,曰棒、曰杵、曰轮、曰杆。”《周礼·夏宫·司兵》曰:“掌五兵五盾。”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考工记》中解释为:“殳长丈二,而无刃。”用于军事上的棍有铁制和木制。《北堂书钞·兵势篇》称:“方首铁棒重二十斤。”在《武经总要》中也列有诃藜棒、钩棒、杵棒等。现代武术中的棍多为白腊木制成,取其柔韧性强,不易折断,练习起来既柔且刚。棍在武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何良臣在《阵记》中主张:“学艺先学拳。次学棍。拳棍法明,则刀枪诸技特易之耳。
所以拳棍为诸技之本源也。”棍体呈把粗梢细的渐细形状。棍的各部位包括:棍梢、棍把、棍身。棍身又分为梢段、中段、把段。棍的长度以棍的练习形式不同而异。一般“长棍”(亦称单头棍)长约2.6米;“齐眉棍”之长度与练习者直立时从地面至齐眉;“条子”长约练习者直立时从地面至眉额间的高度,较其他棍稍细。现代武术运动竞赛中所用的棍,最短的必须等于练习者身高,棍中线以下任何部分的直径不得少于:成年组男子为2.29厘米,成年组女子为2.13厘米;少年组男子14岁以上为2.13厘米,以下为2.03厘米;少年组女子14岁以上为2.03厘米,以下为1.9厘米;儿童不受限制。
棍的种类很多,有8尺大棍、齐眉棍、三节棍、梢子棍等等。大棍长8尺有余,舞动时需要有很大臂力和腰腿劲;齐眉棍,高与眉齐,舞动时,可大蹦大跳,抡、劈、扫、舞,灵活多变;三节棍,是3节短木棍,中间有铁环相连结,携带方便,舞动时可长可短,可伸可缩,棍法灵活多变;大梢子棍是一种较为短小的棍,有单手梢子棍和双手梢子棍两种。以上各种棍形虽不相同,但演练中其主要方法仍离不开抡、劈、扫、挂、戳、击、崩、点、云、拨、格、绞、挑等。其运动特点是:勇猛泼辣,横打一遍,密集如雨,气势恢宏。近代棍法,以健身为主,在技击、体育、表演、艺术等各方面皆有独到之处。棍术的基本技法概括为以下四点:①棍打一遍;②梢把兼用;③握法灵便;④长短兼施。因此,通过棍术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练习者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提高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而且还可培养勇敢顽强的精神。
棍术运动的演练形式有单人练习、两人或三人对练、集体练习等。棍术套路很多。在明代就流传有赵太祖腾蛇棒、紫薇山棍、张家棍、青田棍,贺屠钩竿、山西牛家棒、俞大猷棍等。另外在各拳种中还流传有“五虎群羊棍”、“少林棍”、“白眉棍”、“疯魔棍”、“天启棍”等棍术套路。1958年国家体委组织编写并出版了甲、乙组和初级棍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