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下述拙论是笔者基于对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些拳种在基本功法理论的初步理解基础上,加之本人在多年的习武过程中所积累的一点经验而形成的粗浅认识。
中国传统武术拳种繁多,风格不一,即便是同属“内家”或“外家”的同一种类拳种之中,也分有诸多的门派。况且在中国武术众多拳种之中能立之为门派的拳种,必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和与众不同的功法理论。加之一些传承者们在诠释前人所著述的拳理、拳诀时,因对前人使用的一些隐语在理解上存在的分歧,难免使一些拳“道”不深、又想博学的武术痴迷者对众多纠缠不清的析理感到茫然。笔者作为一名武术痴迷者,于痴迷之中,曾探秘于多类拳种。虽无所成,但通过对传统武术众多功法理论的拜读和多年体悟,逐渐对传统武术在练功方法的共性方面梳理出了一些头绪。
头绪之一:“法借劲使、劲由法出”是传统武术运动方法的基本原理。无论武术运动在套路的演练上,还是在技法的运用上,武术的特征决定了武术中的任何拳种都是一项劲与法不可分割的运动。我们无论学练任何一个传统武术拳种、任何一个流派的武术套路,都应根据传统武术运动的这一基本原理。从了解所学练的拳种风格、特点及劲力上的要求人手,将劲力上的运用与运动中的各种技法动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紧紧抓住“柔为刚之本,刚乃柔之用”的关系。在学练套路的过程中,不急不躁仔细揣摩所学练拳种的外在风格特点,熟悉拳架动作中的虚实、刚柔变换规律,认真掌握好“劲”在运动中的传递过程,这是我们学练好传统武术的方法之一。例如:学练少林拳类风格的拳种,就要了解少林拳的风格是以刚劲遒拔而著称。其特点是发拳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要求突出一个“硬”字,反映一个“快”字,发劲要达于四肢。所以演练少林拳法时,就要体现出其快速敏捷、刚健有力的风格和特点。体现这些特点,就需要我们在练筋骨、练气力、练敏捷上下功夫。如学练长拳类的竞技套路时,则又需将套路的架势舒展、蹦高跳远、动作灵活、势正招圆,作为重点练习的目标,在肢体的柔韧性上、节奏的分明上、蹦高跳远上、身轻体健上下功夫。而学练劈挂、通臂等套路时,由于该类拳种在技法上讲究放长击远、通肩达背,因此,在练习中要注重肩关节的灵活性和臂与肩背部肌肉的柔韧性、协调性的练习,以求在技法运用时能探腰拔背、放长击远。再如我们学练所谓的“内家拳”时,由于“内家拳”在练功的指导思想上与所谓的“外家拳”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在风格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在内家拳中最有代表性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之间,风格特点虽然明显不一,但在练功的指导思想上都主张以柔克刚,先柔后刚。在练功方法上都注重悬顶顺项、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塌腕松腰、实腹敛臀、以意导体、以体导气,都刻意地追求意、气、力的高度协调与统一。所以学练内家拳也好、外家拳也好,只要了解了其风格特点,在劲与法的配合协调方面,认真体悟刚柔变化中的相互依存、相互为根的关系,是不难掌握我们所学练拳种中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