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九要论》原名为《岳武穆形意拳九要论》,是一部被武人们奉为枕中秘宝的拳学经典。此文曾被陈氏太极拳家们辑用而增删为《太极拳十大要论》,并作为对陈氏太极拳的训练指导理论。从这一点上看,我们该知道《九要论》的学术指导意义和实际价值是多么的高,即使是近代的任何一门实战武技的理论核心内容都难有脱离得了《九要论》中所论述的内容范围。正如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说:“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然而,《九要论》年代久远,文辞古奥,令人读之难明其真实意义,至此,向来是按原著抄读者多多,而将其义阐幽索隐,发其秘旨地用现代语言表述讲解者更是寥寥,还真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意味。确实,我们爱好武学研究的人中,由于个人的素质修养不同,对于同一事物,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观点和感受。若仅以此而搪塞不为之,难道就无愧于心吗?鉴于此,敝人甘作引玉之砖。将多年读“论”的真实体悟心得吐出(领悟解释),以供爱好者参阅。以免犯错讹,乃将原文照录于上,以便读者对照欣赏,更待高明者以斧正之。
要论一
原文:从来散之必有其统,分之必有其合也。故天壤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必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可咸归于一本,事非必有然哉。且武事之论,亦甚繁矣。而要之,千变万化,无往非势。即无往非气,势虽不类,而气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而外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连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联,前后相续,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沉静,寂然堪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当时而动,如雷如塌。出手而则如闪电。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左右前后,并无抽扯游移之形,询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之能御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疑议。诚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致是,岂无所自而云然乎。盖气以日积而有益,功以久练而终成。观圣门一贯之传,必俟多闻强识之后,才能豁然之蜡境,不费格物致知之功,始知事无难易,用功惟自进,不可等,不烦急遽,按步就序,循次而进,百骸肢节,自有通贯,上下表里,自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终归于一气而已矣。
阐解:本论的主旨是在于明理,也就是阐明形意拳是功、道一体的拳学。论中首先以宇宙生存论的观点说明自然界的变化,用“道”文化作为开场白,虽然在论中看不到所谓的“道”字,而是用了“一”和“气”两个字,虽然称呼不同,其实是一回事,“气”字出自于宋儒理学家朱熹,他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又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