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杨式太极老架惊现河北大城
隐藏右侧

杨式太极老架惊现河北大城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一
      
      在当今武坛上,杨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享誉海内外。众所周知,一百多年前,太极大师杨露禅(应为“杨禄躔”——本刊注)将毕生所修的太极功夫传给了长子杨凤侯、次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然而,当前流传最广的架子却是杨健侯及其儿子杨澄甫定下来的养生拳架,其次是杨班侯传下的技击小架,而杨凤侯传出的拳架在全国几乎见不到。世人多以为杨凤侯早亡,没有传人。殊不知,目前的的确确有一支杨凤侯的正宗传人,正活跃在张学良和孙毅两位将军的祖籍故乡——河北省廊坊市辖的大城县。
      杨露禅创自家拳以后,在一百余种介绍杨式太极拳的书籍和杂志中,大都是杨健侯和杨澄甫父子俩的架子,写杨班侯的书只有吴孟侠编著的一本《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曾于1958年发行,如今很难见到,也是十分珍贵的史料)。著述杨凤侯的书则一本也没有。所有的书中极少有杨风侯练拳传拳的详细记载,大都注明凤侯早亡或早殁字样。其中,在杨振铎先生编著的《杨式太极拳剑刀》一书中这样写道: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师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少侯、澄甫祖孙三代人怀着为人类造福的理想,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苦心钻研,从陈式太极拳老架发展而来”。书中没有提到杨凤侯。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由青山、石恒编著的《杨式太极拳发劲运气练势》一书中却这样记载: “杨露禅,生于清嘉庆十年,卒于同治十一年,生三子,长子凤侯(早亡)、次子班侯、三子健侯,都能传父业”。1931年,文光印务馆出版了由杨澄甫编著的《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书中列出的世系表注明:杨禄禅传杨凤侯,杨风侯传儿子杨兆林。由赵斌、赵幼斌、路迪民编著的《杨式太极拳正宗》一书末页附录了一张“杨氏太极拳源流及亲族传人表”,上面有杨凤侯的名字,并附有说明。在第二条中写道:“杨式太极拳,只列其亲族传人,其他传人未列入”。在第五条中写道:“表中虚线非直接师承关系,实线表示直接传人”。杨露禅至杨凤侯标的是实线。说明凤侯也继承了父亲衣钵,但是表中没有列出凤侯的传人。由此可见,杨凤侯的传人极少。
      
      二
      
      其实,杨风侯虽然由于先天的原因而过早地去世,但他是最先从父亲杨露禅那里学会太极拳的人。最初其父也把继承发扬“自家拳”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那时的拳架还是较原始的,既有陈式太极拳的遗韵,也有自家拳的味道,内含技击实战的东西极多,行功又按照专业“练家子”的要求苦练,运动强度特别大,绝不像后来在北京宫廷和旗营中传授亲王大臣和贝勒、格格门一样,只是领着他们玩玩,活动活动身子骨,做做推手游戏。观杨凤侯太极拳的特点;一是用意不用力。起势前,头脑里要混混沌沌,心无所思,耳无所闻,目无所见,一切进人“无极”状态,“静极而生动”。行拳中,每个动作都要靠意念诱导,越慢越好,并做到身松、气固、神凝,“运劲如抽丝”。一趟拳打完大约需要45分钟,比国家规定的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