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习武实用谚语精选(四)——拳理篇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引文入武”的武派式太极拳
隐藏右侧

“引文入武”的武派式太极拳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武派(式)太极拳是太极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是最早“引文入武”,形成“文人化”的太极拳。

    一、武派太极拳的内涵

    1.重视太极拳理论的研究

    武派太极拳从武禹襄起就非常重视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他率先“引文人武”,其长兄澄清、仲兄汝清、传人李亦畲、李启轩以及郝为真、郝月如、韩钦贤、徐震、郝少如、陈固安、姚继祖等历代传人都有拳论或著作问世,充实和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宝库。

    武派太极拳的理论有一个突出特点:源于实践、重于实践、用于实践,所作拳论,上承王宗岳拳论之余绪,有阐述、有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文畅意顺,指导性强,故多为后世习太极拳者所采用。


    2.具有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武派太极拳历经1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手段。有个人练习的拳势、刀、剑、杆、棍,也有双人对练的推手、粘杆、对刀等。

    武禹襄创编的拳势势简技繁,组织合理,动作简洁,术法分明,重在实用,不尚花法;法度严谨,身正势圆,双撑护中用中,前伸不越足尖,后屈肘不贴肋,左右相系,上下相随,三环九折,节节贯串,内外相合,周身一家;以心行气,内外兼修,以气运身,务求顺遂,拳势变化须有折叠,走化蓄发妙在腰隙抽掣,起、承、开、合,一身五弓;外则柔和圆润,内则坚劲雄韧,含阳刚于阴柔之中,寓雄奇于淡远之内,独具神韵。

    在教学上首重身法,武禹襄订有《身法八要》:提顶、吊裆、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肫。四传郝月如又总结前人心法增加了腾挪、闪战、尾间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一处不合,全身皆乖。习武派太极拳者有的拳势可能不同,身法却不得错谬。因此走架要求如下。

    (1)空正:武派太极拳以中庸为纲、阴阳为体、虚实为用,要求拳势中正工整,严守规矩,六合对衬、阴阳互托,平衡对称、涌泉根深,尾闾正中、神贯于顶,双臂如翅、护中用中,动则螺旋、劲如吐丝。拳势动作动度适中,不可过,过则僵硬,失之粗野;也不可不及,不及则软弱,失之漂浮。要不温不火,无过不及。静时聚敛则内气凝重,动时虚灵则外形飘逸,内外合一,渐臻佳境。

    (2)安舒:“安”则气度从容,动无虚妄;“舒”则运作舒展,呼吸平和,稳静沉着。能安舒则举止大方,动作儒雅,气魄雄浑,招势到位。势势贯以“起、承、开、合”,既可避免拳势浮滑缭草,又可放开筋骨关节,气血畅通,劲力顺达,“如九曲珠无微不到”。但舒展蕴寓紧凑,紧凑不忘舒展。手不离中,肘不离肋,手不妄动,足不虚行,运作简洁,干净利落。

    (3)柔顺: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要求打手“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欲达此境,肢体必须柔顺。欲求肢体柔顺,得从松缓人手。躯体松柔,才可与神意一致,内外相合,做到“意气君来骨肉臣”。走架徐缓,姿势才易正确,运作到位。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身合,身与手合,手与足合,足与腰胯合,“六合归一”。

    躯心松静,动作徐缓,柔顺即在其中。

    (4)圆和:在“立身中正,八面支撑”的前提下,拳势运作力求圆和,以两足为轴构成立体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